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百度推音乐下载服务因为…
办公桌摆设占卜你的个性
餐桌上摸透他的个性
“五猖”的复兴与“偶在…
“盛世之情感,乱世之理…
2009年历史老师的个人总…
2009年音乐老师的个人总…
2009年小学教师的个人总…
2009年学生会半年的个人…
“三言”中女性的个性魅…
最新热门    
 
民歌的个体记忆与群体记忆

时间:2009-9-8 17:39:44  来源:不详
2年春,夷陵区在宜昌市范围内率先创设民间文化电子数据库,将本区流布的传统民间故事、歌谣、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作品以及当代重要传人资料悉心留存,此举发生在我国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启动之际,在全国县市区中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若没有这个特殊的小环境,陈篾匠便难于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更没有现在来比较两种载体的可能性。

夷陵区民歌个体记忆的代表性文本《郎啊姐——民间文艺家刘德方传唱的三峡情歌选集》,2004年9月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该书将刘德方传唱的情歌进行了精心选编,分为“五句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等6大类别。传唱者刘德方生于1938年,夷陵区下堡坪乡谭家坪村农民,是享誉全国的民间故事家、民歌师傅、皮影戏艺人;采录整理者袁维华、彭明吉,则是地域民间文化研究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均成长于夷陵区这块沃土。袁维华从事民间音乐,彭明吉擅长民间文学,两位在长期田野调查和与刘德方多年交往的基础上,录音、整理工作快捷高效,在2004年上半年用了约4个月时间即整理完成。是年6月,我读到全书打印稿时颇感欣喜,因为采录整理者与传唱者可谓珠联璧合、书稿质量上乘,当即应邀为这部三峡区域行将推出的民间歌师个人传唱的民歌选本佳构作序。而谈及《陈篾匠民歌选》的成书经过,就没有这么简短了。

《陈篾匠民歌选》的采录起步于2001年春季,前后历时3年,至2004年初方才开始打印校对书稿,——对采录者苏宗源先生默默进行的前期工作,宜昌文艺界毫不知情,苏宗源亦不清楚对下堡坪乡刘德方传唱的情歌整理工作何时启动,更不知道其采录整理的内容类别。2004年4月12日,当苏宗源向我告知他搜集整理的雾渡河镇马卧泥村的陈篾匠民歌已打印大半、打印费已逾2000元的时候,我甚觉意外,因为此前我对陈篾匠其人全无了解,担心陈篾匠的民歌传唱水准一般,担心苏宗源先生为采录整理所费心血是否能够得到出版界、学术界认可。多年从事国企党务工作的苏宗源坦诚言明,他对民间文艺学理论是外行,只是生长在夷陵区雾渡河镇、受家乡传统文化熏陶自幼喜爱民歌,加之从少年时代起与陈篾匠同屋居住21年,分开后又长期保持往来,对陈篾匠的秉性为人、家世家境了解详尽,他一直敬佩陈篾匠这位歌师傅,所以在夷陵区若干年来重视民间文化发掘的影响下,自己从岗位上内退之后就着手做这件事;他先商请陈篾匠自己动手,想起来多少就记多少,自己又一次接一次地奔回老家,找陈篾匠一批批地核对错别字的音义,同时录音、摄制图片,返回现住宅后再依托字典词典、借阅古书来逐一校勘整理,做得很慢、很吃力;至于“陈篾匠民歌”能否达到出版的质量要求,他确实没有底,但不能出版没有关系,打印两本给陈篾匠及其子女留作纪念就行,总之不能失传。

苏宗源先生是有心人,在时代大潮和故乡土壤气候的促动下自觉投入时间精力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精神令人赞叹。当时我希望同陈篾匠会晤,尽快进行当面考察。陈篾匠却没有把苏宗源的转告当件大事,季节不等人、家里的生产生活于他压倒一切,他是在把农活忙过一阵之后,5月26日才带着又一批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