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孔子学《易》考论
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
上博《诗论》“大敛材”…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
最新热门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再驳牛鸿恩之“驳议”

时间:2009-8-8 16:36:25  来源:不详
>

11)卫初亡  闵公二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师败绩,遂灭卫。……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12)灭弦  僖公五年“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姻亲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13、14)灭虢、虞  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15)灭温  僖公十年“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

16)灭项  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

17)灭梁  僖公十八“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僖公十九年“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18)灭须句  僖公二十一年“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

19)灭邢  僖公二十四年“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僖公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20)灭原  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

21)灭夔  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22)灭滑  僖公三十三年,秦将袭郑,到了滑,郑商人弦高路遇,借犒师为名,机智地暗示秦国郑已有备,同时报告郑国。“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23)灭江  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24、25)灭六、灭蓼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帅师灭六。冬,楚公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26)灭庸  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侵其西南,……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27)灭舒蓼  宣公八年“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

28)陈初“亡”  宣公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宣公十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宣公十一年:“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29)灭萧  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萧。”(《经》“楚子灭萧。”)

30)灭潞氏  宣公十五年“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

31)灭舒庸  成公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伐驾,……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橐师袭舒庸,灭之。”

32)灭鄫  襄公四年“邾人、莒人伐鄫。”襄公六年“莒人灭鄫,鄫恃赂也。”

33)灭莱  襄公六年“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四月,陈无宇献莱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

34)灭逼阳  襄公十年“……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戍焉。……五月庚寅,荀偃、士匄卒攻逼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

35)灭舒鸠  襄公二十五年“舒鸠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楚灭舒鸠。”

36)灭赖  昭公四年“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迁赖于鄢。……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

37)再度灭陈  昭公八年“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灭陈。”

38)灭蔡  昭公十一年“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王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冬十一月,楚子灭蔡。”

39)灭肥  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

40)灭州来  昭公十三年“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可民力,败不可悔。……”

41)灭陆浑  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

42)灭鄅  昭公十八年“鄅人藉稻,邾人袭鄅。鄅人将闭门,邾人羊罗摄其首焉,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

43)灭鼓  昭公二十二年“晋之取鼓也,既献,而反鼓子焉。又叛于鲜虞。六月,荀吴略东阳,……遂袭鼓,灭之。以鼓子鸢鞮归……”

44、45)灭巢  灭钟离  昭公二十四年“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

46)灭徐  昭公三十年“吴子怒。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吴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

47)灭沈  定公四年“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

48)灭顿  定公十四年“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49)灭胡  定公十五年“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

50)灭蛮氏  哀公四年“单浮公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51)灭唐  定公五年“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败吴师于军祥。秋七月,子期、子蒲灭唐。”

52)灭曹  哀公八年“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

以上是《左氏传》中所写得较具体的“五十二”起亡国事件。

牛文把向与极等计入“亡国”之列,笔者认为不妥,因《左传》并未书及其“亡”:“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左传》隐公二年)“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同前)这里丝毫看不出“灭”国的迹象。“灭”只是《公羊》的说法。既然牛文说“五十二是合《经》与《左传》”而言,就不当将《公羊》的说法统计在内。

牛文认为,“亡国”当作“灭祀”解,然考《春秋经》及三传,灭祀者无一符合“五十二”之数。据顾栋高统计,灭祀者多达九十余。所以无论从那方面说,作亡国事件解较说得通。

由于汉人对何者为“弑君”,何者为“亡国”,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界定,三传对“弑”“亡”的说法也各不相同。同是汉人,古文经派与今文经派的标准,也相去甚远,因而,我们很难给予明确的“界定”。牛鸿恩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给予界定,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能从史实的记载中去推断。虽然这在牛先生看来,有些“草率”,然而,这无关宏旨。因为我们并不仅仅凭借这个没有明确界定的数据就得出结论。“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只是孔子作《春秋》即《左传》蓝本的证据之一,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


                诡辩否定不了史实


对孔子作《左氏传》蓝本的观点,笔者曾旁征博引,列举了一系列史实进行探讨。然而,牛鸿恩却故意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从古人那里拣一点迂腐的陈说,或从现代名人那里引几句未经严格论证的臆说,拉大旗作虎皮吓唬人,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捏造罪名。不仅强辞夺理地否认史实,说“没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证据”,而且倒打一把,诬蔑笔者“说假话”“作假证”。为辨明视听,笔者拣其要,论列于下。

首先,牛氏坚持全盘否定笔者提出的孟子和司马迁关于“孔子作《春秋》”之说。牛文再次强调:“我现在仍然认为,孟、马关于孔子作《春秋》的话,具有‘圣化’‘美化’孔子的作用,他们都积极参与了‘孔子形象的再创造’。……不过,‘圣化’‘美化’之说,出自郭沫若,‘造伪’之评,出自顾颉刚”,并说“假如《春秋》不被孟子等人大力抬举,说成是‘孔子作’,何以会‘被捧到了天上’?尊孔子必定捧《春秋》。”众所周知,《春秋》本是对史书的泛称,孟子和司马迁只说“孔子作《春秋》”,并没有说过孔子作《春秋经》。后者之说,出自汉代迂儒经生,把《春秋经》捧到天上的也是汉代经生。所以“造伪”“圣化”之说,不应该扣到孟子和司马迁身上。这是其一。其二,《春秋经》的被捧到天上,这与孟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以“学术阅历深”自诩的牛先生应该知道,《春秋经》的被“圣化”,始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大兴经学之后,而当时孟子尚未享有亚圣的殊荣。况且,董氏的“独尊儒术”也不过是幌子,其《春秋繁露》不仅在哲学思想上充斥着阴阳方术的封建迷信,背离儒家特别是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统,而且直接炮制了孔圣人受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