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孔子学《易》考论
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
上博《诗论》“大敛材”…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
最新热门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再驳牛鸿恩之“驳议”

时间:2009-8-8 16:36:25  来源:不详
‘吻合一致’之说因为提供了不实之证,要不要作废?”好一段妙文,牛氏真是抓住鸡毛当令箭。请问:二书“使用代词和连词出现的频率”的“必有别”,与“思想倾向到语言风格乃至措词造句文法虚词的吻合一致”有何矛盾?比如牛先生的这前后两篇“驳议”,因“内容不同”而“使用代词和连词频率”“必有别”,难道能否定二文“思想倾向、语言风格乃至措词造句文法虚词”的“吻合一致”吗?同理,《论语》所记的是孔子所说,《左氏传》的史实部分是孔子所写,二者文体和内容虽然“必有别”,但因都反映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言,故在“思想倾向、语言风格、乃至措词造句文法虚词”“吻合一致”,这有什么不合情理?笔者所举二书中的大量实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牛鸿恩没有找到任何事实反驳,就凭其不合逻辑的推理,破口大骂笔者“有意误导”“提供了不实之证”。这究竟是在搞学术研究,还是市井的骂街?

牛文对司马迁说的“孔子作《春秋》”,一口咬定说《春秋》是指《春秋经》;但当谈到司马迁说孔子《春秋》“文成数万”时,则又说是指合《经》《公羊传》而言。然而《公羊》明明写于汉代,他与孔子《春秋》的“文成数万”有什么关系?能搪塞得过去吗?而讲到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时,又说是合《春秋经》与《左氏传》“通数”?牛文自己也承认,《左传》独立成书,并不附经,为何将二书“通数”?更何况通数的结果并不符合“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更可笑的是,牛氏一方面说董仲舒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二(六?)亡国五十二”的《春秋》,是指《公羊传》,另一方面又承认《公羊传》中“亡国”不合“五十二”之数,这不是自打耳光吗?如此自相矛盾,连牛氏也觉得无法自圆,下不了台,于是干脆说“以俟高明”,就想溜之大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吗?

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牛文故意歪曲笔者的话,捏造罪名。笔者按国别统计《左氏传》所书史料,发现他所书史实详尽者,除部分国家(晋、吴、越、秦)得之《国语》即得之“周鲁之室”外,其余皆孔子所游历之国。笔者明明说:“孔子虽没到过晋国,却读过晋史”,牛氏却指责为“一再把只‘读过晋史’说成亲自游晋……故意提供假证”。这不是有意栽赃吗?牛文又挖苦道:“孔子出游,多年居卫,其次是陈、蔡、,早岁居齐三年,何以卫、陈、蔡、齐四国史料不仅少于晋、楚,甚至少于郑(孔子曾途经郑,但郑没有接待——牛氏原文)?是不是因为孔子‘读过郑史’,没读过卫、陈、蔡、齐之史?”这样的问题,出于“学术阅历深”者之口,实出笔者意料。孔子作《春秋》,写的是历史,而不是游记;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历史,而不是为某一国写史;他创作《春秋》有其独特的宗旨,必有其取裁,而不可能有闻必录。写这些国家史料的多少,岂能与之游历及其时间完全成正比?春秋时期国际政治舞台的主角是齐、晋、楚这些头号霸主,齐国自齐桓公死后,内乱不止,自然无力再争霸。此后百多年便是晋楚争霸的历史。陈、蔡、卫这些小国,只是配角而已,写他们的史料,当然不能与晋楚的相比。何况孔子游历卫、陈、蔡这些小国,未必仅是搜集这三个小国的历史,而更可能是为了从侧面搜集大国特别是楚国的历史,这就象文革期间,关于“四人帮”的内幕国内封锁很严,国外倒传闻甚多,是一个道理。当然,这也是笔者从侧面所作的推理,牛氏不同意,也无可厚非。但动辄扣以“作假证”“说假话”,又拿不出事实根据,令人感到牛氏似乎在用谩骂来济学术研究之穷,不免可悲。

牛文还提到一些问题,限于篇幅,不一一作答。因为多数己在拙著《〈春秋〉考论》中有所涉及并作了探讨。

    孔子作《春秋》是学界困惑了两千年而至今未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学浅才拙,却自不量力,竟想涉足,错误在所难免,笔者愿接受学界同仁的中肯批评。然牛文因笔者“学术阅历浅”又得出不同于前人的结论,不仅指责为“一是低估了别人,二是高估了自己”,而且公然说:“姚女士选择的是一个没有学术价值的题目,她身边的人本应阻止她做这样的选择,更不应当鼓励。”实在不敢领教。牛先生难道真的就自以为代表真理、公义了?然而事实却与牛氏“主观愿望”相反,笔者的论题,不仅“得到身边的人”的鼓励,而且得到学界众多同仁的支持,其中不乏“学术阅历深”、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就在最近,有位蜚声海内外的老前辈还来信说:“甚感大作为近年学界出版物中之少见之力作也!先生高论,是多年艰辛研究之成果,既非泛泛空论,亦非一般性俗议,而是深入研究‘春秋学’,大量阅读对比“春秋学”论著所提出的带根本性学术问题。……先生提出孔子作《春秋》乃《左传》之蓝本,确是研究‘春秋学’上一个新思路、新解释、新提法。我读先生大作,甚感先生提出之论据得力,可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也。愚以为沿先生思路研究下去,可以开拓经学史、思想史、文献学、文化史研究之颇多新领域、新课题。……其涉及学术问题之大、之深、之广,难以预料。”这位老专家的结论,与牛先生截然相反。不知牛先生作何感想?


 
注:

[1]章太炎《章太炎全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孔颖达、礼记正义[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