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
最新热门    
 
社会运行视角下的庆阳民俗文化变迁

时间:2009-8-8 16:38:40  来源:不详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的变迁或“转型”。这是一次被动的转型[2]。列强的侵略和近代文明的传播,从此中国开始了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转型的社会现实影响十分深远。从而也引发了中国近代民俗的变迁。使得庆阳人从思想上开始有了巨变。开始学习外界。庆阳民俗文化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考虑到民俗文化与地域的关系,以及实际的情况,在这一环节中,影响到庆阳民俗变迁的作用不大,(经济政治重心的移动,海运业的发展,内陆庆阳十分封闭。)但意义却十分深远。同时,从清王朝末期,民国军阀混战,武装割据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历经一百年的磨难,社会动荡,加剧了无业游民的出现,西北庆阳饱受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外来人口较多,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加剧了庆阳民俗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他的变迁。尤其上世纪山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战略转移,带来了庆阳民俗文化的飞跃,这一时期许多庆阳民俗文化得意开发和走向外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民俗文化。陕甘宁边区作为当时红色政权的中心,起到了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边区政府重视和大力提倡文化改革创新。庆阳民俗文化也真正的起到了服务人民的作用。这一时期庆阳民俗文化变迁以外来文化刺激为主要特征。

  4.3.2主动转型和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型加快,庆阳民俗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庆阳民俗文化越来越少受到党和国家重视,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和引导。例如:1988年全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庆阳召开;1989年建国40周年大庆,参加了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艺术节。 2004年开展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唢呐和香包艺术都入选。从2002年到现在,我市连续举办了多届庆阳香包艺术节[3]。外界的文化也借以进入庆阳。其次在这一时期。专家学者研究与建议受到空前的重视。并且再商品经济刺激下,庆阳民俗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商业化下,庆阳民俗文化变成产业,变成商品。外界的文化元素加入,国际交流和区域交流加深。也进一步促进了庆阳文化发展与变迁。出外求学,打工更加开阔了庆阳人视野。民俗的优秀成分不断开发,不利因素也不断摒弃。这个时期庆阳民俗开发和发展明显加快了。同时外来影响越来越多。呈现出外部刺激与内部发展的特征。比如:情人节已经再庆阳越来越来流行,近年有人结婚已经不看日子,就看情人节,五一,五四国庆等等。

  庆阳民俗文化变迁是沿着这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日益融合到现代生活中并表现出来。表现出三个重要特点[10],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是“移植性”。移植性主要体现为与世界发展大趋势相适应的、在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被共同认可的那些习俗,通过理解和接受,逐渐成为庆阳文化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过情人节,穿白色婚纱,传少数民族服饰等。二是“变异性”。主要体现庆阳传统民俗式样在变迁改造中逐渐适应近代社会的那部分民俗,属于在传统民俗中契入西方或者全国别的地域外来风俗式样的那部分内容。变异性在近代民俗的构成中是主要的、大量的。可以说存在于各类民俗之中。三是“传承性”,指在近代社会巨变中得以原封不动保存、延续、传承下来的乃至中国传统民俗。这部分仍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核心和主干,例如:庆阳端午节依然佩戴有中草药的香包。民俗文化具有运行变迁的“动”态性也有相对恒定性,这与特定民族长期适应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文化心理和共同认同的符号象征体系有关。体现庆阳民俗文化的相对性和恒定性。变迁确实了文化运行的特征。

  5庆阳民俗文化运行模式构建

  本文就是用社会运行的理论,即表现出的各种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功能发挥和相互作用状况,去分析社会运行子系统文化运行内部要素(张力)的功能发挥和相互作用.社会运行有三种类型: [1]良性运行良性运行是指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各种社会障碍、失调因素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最低限度内的社会运行状态。良性运行的社会在总体是既是稳定的,又是和谐的,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特点。中性运行中性运行是指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障碍,具有较多不协调因素,但尚未危害、破坏社会正常运行的社会运行状态。中性运行的社会在总体上是基本稳定的,但内部是不完全协调的,呈现出一种模糊发展的特点。因为中性运行的社会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的特征,既有可能走向良性运行,也有可走向恶性运行.恶性运行恶性运行是指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严重冲突,社会障碍丛生,整个社会离轨、失控的社会运行状态。恶性运行的社会在总体上既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协调的,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特点。它是衡量文化运行的尺度,文化运行的对社会良性功能的体现才表明文化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庆阳民俗文化百年变迁中影响因素正反向(张力)作用的庆阳民俗变迁运行模式构建:笔者在这里把影响庆阳民俗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初这一百年的主要运行分析并对变迁的因素归类,按照对庆阳民俗影响作用做了正反向分析(笔者下面简写+正向张力,—反向或负向张力),庆阳民俗文化变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在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庆阳在搭上这列快车的同时两次国门的打开,庆阳民俗文化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也逐渐受其影响。这种影响成全方位,多参差的影响。这种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整体成正向的作用,可以说是庆阳民俗文化发展的动因。但在局部也呈现反向的作用。

  5.2政治因素

  主要体现在主流社会的提倡作用和政治状况。这需要分几个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和我国近代社会政治状况一直的特点。体现了社会运行与文化运行关系。(笔者在模式中重点介绍)。
  5.3经济因素

  经济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庆阳民俗文化变迁中呈现了其本质的特征,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得自然经济解体,在自然经济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俗,从本身来讲冲击很大,使得许多民俗文化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但一方面也促进了一定意义上庆阳民俗文化发展。单从总体发展来讲,结合庆阳的现实状况,尤其民间经济不成熟这一现实。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整体因素来讲。目前经济因素呈现负方向作用。近年来逐渐有所改良。

  笔者从社会运行的视角看庆阳民俗文化变迁,目的就是分析出变迁的原因和百年来运行的状况对影响庆阳民俗文化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条件和机制研究,欲通过这个模式能直观的反映出问题,为庆阳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欲弥补在庆阳民俗文化这方面的缺失。

庆阳民俗文化百年变迁运行模式

时间

文化运行状况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说明

上世纪初到1936年

中性转恶运行

_反向张力

+正向张力

+正向张力

这一时期政治因素作用不大,全国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大动荡背景之中,流民大量产生,庆阳外来人口增加,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经济的基础,社会生产任然以自然经济为主,经济活动起到加强交流的作用不大。庆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完整。所以真正意义上讲庆阳依然处于封闭的状态,庆阳民俗文化变迁处于吸收融合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列强侵入和近代化未触及到庆阳民俗文化的根本,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使得中央控制十分薄弱,但社会的动荡也逐渐影响到庆阳民俗文化运行状况)

1936年到1949年

良性运行

+正向张力(中共)

+正向张力

+正向张力

党和人民军队的军事转移,带来了大的人口迁徙,文化迁徙。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庆阳被打破了封闭的状态,在先进的文化的指导下,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众多知识青年的到来也丰富了庆阳民俗文化形式和内容。庆阳民俗文化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也正真做到了服务于人民的作用,在党和边区政府的号召下,庆阳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创新不断,例如红遍全国的三首革命歌曲《咱们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都来源于传统民俗文化,同时庆阳也产生了新的民俗文化,从社火发展来的徒手秧歌,荷花舞[3]。(对于庆阳一个社区的民俗文化运行来讲,武装割据,抗日长战争等社会政治因素不做考察。)

1949年到1966年

中性运行

+正向张力

_反向张力

_反向张力

在这一时期全国统一政权的建立,面临最大的社会矛盾是物质生活得提高和经济的恢复,国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户籍制度的确立,人民被束缚在了土地上,缺少了人口的流动和文化交流,人们的文艺生活明显减少,大量的的时间用于集体劳作.多次社会运动也使得一部分民俗文化被错误对待.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领导职能,50年代普遍建立了文化馆,在这一时期庆阳皮影道情发展成为甘肃唯一地方戏曲,陇剧.这一时期庆阳民俗文化体现出挖掘保护和内部成熟的特征.1959年大型古典戏曲《枫洛池》的编演,使陇东道情从实践上具备了较完整的舞台艺术规模,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同年年底定名为陇剧,并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3]

1966年到1978年

恶性运行

_反向张力

_反向张力

_反向张力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全面倒退和混乱。使得庆阳民俗文化受到严重破坏,几部样板戏使得许多民俗文化倍受打击,许多民俗文化被错误对待,同时社会的失控,大的社会混乱也使得经济生活严重倒退,民俗文化是建立在茶余饭后的艺术,没有物质生活得保障,民俗文化也就不存在发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民俗文化向恶性发展.大量的民俗活动被破坏,至今都没有恢复.

1978年到1990年

中性运行

+正向张力

_反向张力

_反向张力

这一时期,物质生活得到恢复和发展,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是庆阳民俗得到了公正待遇,许多民间习俗被恢复.同时这是,我们自主的打开国门,使得我们的社会转型,处于可操控,主动的状态,民俗文化得到发展和保护,许多庆阳民俗文化走出了国门,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和热评!但是庆阳的自然经济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仍处于主导地位。再国门打开的情况下,开始了一追逐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活动,年轻一代思想开始转变,失去了文化传承.

1990年到2000年

恶性运行

_反向张力

_反向张力

+正向张力

这一时期庆阳经济逐渐开始融入或许多部分全部融入现代社会,打工,求学成为年青人的首选,生产力提高,人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口流动增强,文化传承进一步缺失,外来文化冲击这民俗文化的发展.同时政府和学术界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保护和发展庆阳民俗文化没有受到社会重视.使得这一时期庆阳民俗不断消亡,老艺人的相继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