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
最新热门    
 
社会运行视角下的庆阳民俗文化变迁

时间:2009-8-8 16:38:40  来源:不详
世,使民俗文化也随之流失.

2000年至今

中性转良运行

+正向张力

+正向张力

+正向张力

这一时期庆阳已完全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外来文化逐渐融入到了庆阳民俗文化中来,小农经济解体,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庆阳传统民俗继续没落,国际社会的能源危机,地区不平衡等社会问题和中国的经济复苏,使得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庆阳民俗也借以得到了保护,交流越来越多.庆阳政府也开始了以庆阳民俗文化作为经济产业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开始也又目的的保护和挖掘.学术界普遍关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使得庆阳民俗得意发展和宣传,但政府职能缺失等原因存在,机器制作,仿制和质量层次不齐.影响到了庆阳民俗文化变迁.富裕后的庆阳人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缺失,如:婚姻变相家长制,彩礼成本过高,大过生日,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活动。

 

  上述表格在论述庆阳民俗文化变迁的运行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文化运行有着独立性和自身运行系统性,并考虑其内在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其次,文化运行作为社会运行的子系统和运行条件,必须考虑到对社会运行的作用,社会运行状况是文化运行状况的一个评价标准。
  结语


  庆阳民俗文化百年运行模式的建立是本文研究庆阳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通过社会运行视角的引入,把庆阳民俗文化置身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时代主题之中和动态运行的模式之中。通过截取各阶段的运行状态的研究反映出了每一时期庆阳民俗文化的运行状况和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系统内部各功能协调的状况使之更能直观的反应庆阳民俗文化变迁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社会运行的角度去研究庆阳民俗文化,抓住变迁这一主题,就是为了让庆阳民俗文化研究能从静态的研究这种只停留在对事物一个层面一个侧面的研究得以改变,庆阳民俗文化不断处于变迁的过程中,即运行当中。总是保留一些,吸收一些,异化一些。我们要转到动态上来全面考察庆阳民俗文化,去研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去挖掘优秀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东西。达到既保护庆阳民俗文化又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航生.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戴春森. 庆阳香包的艺术构成[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第18卷第1期

[3]  余正东. 庆阳香包 [M]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4]  张剑. <诗经.豳风.七月>与北豳先周文[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1月

[5]  曹进  张淑萍. 庆阳香包的文化符号学阐释[J]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4期2007年7月

[6]  郑杭生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M] 社会学学术历程(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7] 张宏伟. 流变中的民间艺术[J], 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9月  下旬刊

[8] 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 民俗俗文化论坛2002年-2009年[9]  马雪艳 冯伟一.  李克林对庆阳香包的历史文化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年8月

[10] 夏 敏.文化变迁与民俗学的学术自省[EB/OL],  论文天下论文网 2007-11-25

[11] 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 王思斌.  社会学教程(第二版)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注释

[1]  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  郑航生,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 ,民俗俗文化论坛2002年到2009年

[4]  张剑 <诗经.豳风.七月>与北豳先周文[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1月

[5]  余正东著, 庆阳香包 [M]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6]  王思斌  社会学教程(第二版)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44页

[7]  马雪艳 冯伟一  李克林对庆阳香包的历史文化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探索》2007年8月

[8]曹进   张淑萍, 庆阳香包的文化符号学阐释[J]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4期2007年7月

[9]戴春森, 庆阳香包的艺术构成[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第18卷第1期

[10]夏 敏,文化变迁与民俗学的学术自省[EB/OL],  论文天下论文网  时间:2007-11-25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