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五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54  来源:不详
为言官管师仁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宋廷也开始大规模地秋后算帐,上书之人纷纷落入邪籍。如果说此前补之对政局还有信心,对刚继位的徽宗还抱有希望,仕途之念未息,那么此后便基本上断绝了仕进之念,遁入佛老世界,即《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所云:“长闲味更永,竞进念已剿”;“平生夔契慕,晚岁瞿聃妙。”吟咏玩味两首五古,补之坚守古道、不逐流俗的狂傲形象便从诗中清晰浮现出来。这种狂傲使补之懒事权贵,仕途坎坷,而仕途的坎坷更强烈地激起了他的狂傲,宁可遁世自好,也不愿曲学媚世。

    有意思的是,补之遁世的心态并非老大始有,他的五古很早就不断出现归隐的指向,如“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感寓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其三)、“干世宁可期,归耕良近名”(《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其五)、“归休但如此,便足了平生”(《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七),这些诗句都作于他仕途较为平坦的前期,但畏忧怀归之情非常明显。他流传下来的160多首词作中,用“归”字更多达50余次,这似乎与他早岁的用世精神有所矛盾。其实,补之的频呼归去,除了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遗产让宋人心灵呈现出复杂的形态,使怀归成为一种普遍的精神指向外[21],仍然不过是其个性的折射。

    补之豪迈英爽,性刚果敢(见张耒《晁无咎墓志铭》),但却是一个思虑周密、理性稳重的人。他知齐州时境内盗贼猖狂,补之默得其姓名行踪,于酒席间召捕吏授以方略,酒宴未完,盗已悉获。其稳健周全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理性感强的人通常会对自我有着较为客观的分析,补之鉴于自己崇古尚奇、不合时俗而又不愿改变的性格特点,是很容易做出仕途不会顺利的判断的。“复古志尚奇,众竞方独暇”、“而我独迂疏,通人所讥骂”(《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一从学聱牙,世事百色废”(《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其四),可见他对此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断虚拟着一旦世与志违,自己的应对措施:“洁腹不受污,昔人因食薇”;“悠悠天地宇,万物各有聚。閟我冰雪姿,幽居从可住。”(《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一、其二)“但忧久聱牙,尚喜无蒂芥。平生所驱使,诗酒俱好在。”(《游信州南岩》)“宁怀小山感,不为桂枝留。”(《桂浆》)就像一个做事非常小心的人,他会事先不断在精神上想像着挫折的来临和自己的反应,将那种抑郁和不安用这种方式分期分批地消散出去,这样,当真正的挫折发生时,失败感便不会那么强烈。

    正因为补之为人不属于那种得意高歌、失意悲鸣的情绪型,而属于那种即使在顺利时也想着防患于未然的沉稳型,他的情绪不是忧欢两极的简单对流,而是像一只风筝,飞得再高,也有着可以控制的高度。因此补之的诗里读不出李白的飞天气势和苏轼的忘我潇洒。这就是为什么补之在党祸中所受的冲击比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要轻,但作品中的忧虑和怀归精神却伴随终生,也是为什么补之词虽然学习了苏轼的清雄旷达,却在旷达里总透着沉咽悲凉的重要原因。

(二)


    汉魏六朝五古,体尚委婉,多用比兴笔法抒情写景。发展至唐代杜甫、韩愈,叙事、摹景、议论,无不敷陈充畅;至北宋苏、黄,更是议论风生,骋才使气。补之为数不少的五古,尤其是长篇五古,就发扬了杜甫和苏、黄五古的特点,既有才气纵横、穷搜天地的铺排,又有章法的开阖动荡、顿挫委曲。同时,补之又不像杜、苏、黄等人的五古多有向外的关注,而是重在内心的开掘和思想的推衍,形式上善于使用汉大赋敷陈扬厉、主客问答等手法,又改变了汉大赋劝百讽一、曲终奏雅的模式,将风雅之思与屈骚之情贯注其中,叙中有议,显得梗咽多气、情致深婉。“赋笔骚心,夹叙夹议”,可说是补之五古最为鲜明的艺术手法。我们看他集中最长的五古《谒岱祠即事》:

    泽南三百里,极望横天云。云端色凝黛,谛视初可分。峥嵘介丘像,澒洞元气屯。顷刻有变化,惨淡殊明昏。天行帝出震,其位生物元。不周偾西北,川乃东南奔。宁知六鳌死,竟使二山沦。不有是难倾,孰维大块根。尝闻周官说,实惟天帝孙。神灵所镇守,民物斯芘存。幽明脗一理,有道惟常尊。不觉下马拜,僮奴亦蹲循。乃知正直理,足使冥顽敦。三王有损益,商人所尊神。明法或不惧,夜行安得逡。以此辅世教,庶几驱骜民。暮宿太平驿,不眠虑丝棼。明朝好天色,万象开胚浑。势横恒碣尽,支压齐鲁蹲。五色冒日观,一握通帝阍。恢拓下嶊嶉,青苍上氤氲。泉石竞沮洳,烟岚互纷纶。高举躐风海,深蹯跆火轮。涛波卷堆阜,一一溟渤吞。棋枰视井邑,匕箸藏松椿。碧瓦峙双阙,红墙缭长闉。愿瞻岩閟客,内涤邪垢魂。赐臣登绝顶,一览神秀原。万壑射窈窕,三坛矗嶙峋。莽不睹项领,何能穷䏶跟。稍稍指凫绎,依依数亭云。松列大夫爵,骡识将军坟。琐屑涧花丽,霏微崖药熏。广大良有以,奇险安足论。瑰诡有形上,颓然德弥惇。得无希夷子,傲(原作仿,据光本、涵本改)世逃深蓁。亦有黄冠士,相对如麖麏。此曹啮草木,语道良未闻。解榻坐中观,洗心驰大钧。形气要得一,不然随物泯。是事亦姑置,幽寻聊可勤。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高绝何由奫。俯穿斗仙岩,鸟下天壁垠。侧度五贤堂,熊经背逡巡。剑石危数履,女萝柔屡扪。挥斥八极远,风来袂轩轩。寥廓自无梯,犹疑天可宾。阴谷不敢视,恐落魑魅群。安得遂独往,身如黄鹄翻。周流遍五岳,采掇芝英繁。即欲憩圆峤,或当止昆仑。众真迎我语,一笑颜玉温。是中差可乐,子胡恋尘樊。答此太遗物,身闲犹事君。重华迹已远,秦汉事方烦。成功属吾宋,五礼垂后昆。皇帝二载春,臣备太史员。紬绎自帝典,颇识康哉言。泥金白玉字,愿颂无前勋。有志类韩愈,无书愧文园。臣发将雪素,臣心犹日暾。今此在林薮,跳身同玃猿。徒观众山小,愁绝下天门。

    在这首长达128句的五古里,补之详细描述了自己拜谒泰山之祠的过程和感想。诗先写远古大水,夹杂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然后写多亏泰山挺立,正天庇民,于是不觉下马而拜,浮想联翩:“乃知正直理,足使冥顽敦。三王有损益,商人所尊神。明法或不惧,夜行安得逡。以此辅世教,庶几驱骜民。”其次写夜宿驿馆,辗转难眠,朝登泰山,奇景迭现。山势连绵,似乎直通西岳恒山;山势高峻,似乎将齐鲁大地压得蹲了下去。日观山峰上五色交映,太阳喷薄欲出,山峰极处又似可上通天门。低头望山谷中,林木高耸,烟雾蒸腾,泉石互激,流水淙淙。衣袂高举,若处身于风的海洋,日如火轮被踏在脚下,云如溟海渤海吞吐着山峰,山下田地如棋坪,大树若匕箸。站在碧瓦红墙的山顶寺观里,觉得凡思浊念一扫而空。以下又细写周围景物,凫山、绎山、大夫松、将军坟、玉女井、斗仙岩,细碎的涧花,迷蒙的崖草,如剑的危石,柔软的女萝,如麖麏般难以接近的道士,好像有无数鬼魅出没的阴谷,似乎飞翔在天宫墙壁下的鸟儿……共同营造了一个奇绝幽绝的空间,让人不由联想起他的散文名篇《新城游北山记》。诗人在这里心驰大钧、形气归一,想象着能够身如黄鹄,周流五岳,众仙劝他长住不返,诗人却说正逢盛世,心系君王,不能遗物忘世,愿有韩愈继圣之志,惜无司马相如之才,现在白发虽似雪,忠心如日明。只是远离天子,身在林薮,徒有孔子小天下之志,却报国无门,空怀愁绝。整首诗夹叙夹议,情绪迭荡起伏,议论正直广大,先由敬畏泰山之情,引发以“正直理”来“辅世教”的议论,再由登泰山闻见的奇景,生发出洗心遁世之情和“广大良有以,奇险安足论”的感慨,最后通过想象中与仙人的问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身闲犹事君”的忠贞和效力无路的苦闷。诗歌后半部分的结构明显摹仿了屈原的《离骚》和汉大赋中的主客问答方式,但情绪上既不像屈原那样激烈,又不像汉大赋那样浮掠,而是顿挫含蓄。整首诗进行了多层次的赋笔铺写,空间场景奇姿横生,并且夹叙夹议,叙述曲折而议论中正,读之有一种古奥之美。

    再如五古长篇《即事一首次韵朝奉十一丈》以“平生交游情,独处不可乍”自我评价起笔,铺写“知者寡”、“抱幽璞”、“坐令青蝇繁,暂出刑两踝。儒冠成自误,归去无片瓦”。然后转笔叙写祝十一丈与自己“樽酒得同把”的交往以及自己放逐乡里后“嘲笑坐穷辰,无肉饱伏假”的生活窘态。接着专写祝十一丈的诗工志洁,“复古志尚奇,众竞方独暇”,又顺承写出自己引祝十一丈为同调:“而我独迂疏,通人所讥骂。正赖觞咏中,得意自陶写。留连接清晤,欲起不能罢。”叙事至此,转入写景:“是时春雨余,桑密鸠鸣野。城隅园圃近,款段亦时跨。”由景生情,最后以大段叙议收结:

    便恐百卉阑,晼晚侵朱夏。人生形骸累,未免俗情诈。此理岂外求,犹烦詹尹卦。清风穆然在,如渴啖甘蔗。况我自散材,谷口躬耕者。去年秋不在,匏瓠缘庭架。低回迫荣利,妻子怜王霸。横经亦强颜,己取或人舍。但虑宰我愚,松柏谈三社。翛然一室内,黄卷开佳话。尺璧竞寸阴,宁复当论价。吟哦愁肝肾,蟋蟀吊长夜。鄙俚颇近情,持用自悲诧。功名与道义,熊掌偕鱼炙。二事良难兼,夫子贤点也。

    人生有限,时不我待,免不了建功立业的俗情,但个性使然,“己取人舍”,只能吟哦悲愁,与草木虫鱼为伴,在功名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坚持道义,固守高洁,并以孔子赞同曾点的选择来自我安慰。依然使用了赋笔铺排,表达的诸如疾竞进、恐迟暮、守高洁等情感,也都体现了《离骚》精神。其他像《游信州南岩》、《次韵太学舒博士尧文示同志》、《桂浆》、《送舅氏杨通直令阳谷》、《赠王推官允中》、《同毕公叔饮城东》、《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等在表达手法和思想情感上都具有这种赋笔骚心、夹叙夹议的古奥特点。

    补之五古篇幅较长者约有三分之一弱,更多的五古,是以短篇的组诗面目出现的。如《感寓十首次韵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等。

    补之的五古组诗,虽然单独看来篇幅较短,铺写不够,但由于组诗具有共同的主题,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一个整体,从而使组诗的赋笔更广,情感更丰富,叙和议的形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如《感寓十首次韵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其一言寒士不得志而“激烈气弥刚”;其二言值此“物或似而非”之时,为了避祸,欲向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学习;其三言与其“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其四言英才难得,而多诗礼发冢之徒;其五言“百计等画蛇,老大悲故国”之感慨;其六言只要文采高妙,自能流传后世,何必假功名而立;其七言虽遭挫折,雄心未泯;其八言友情可怀和“念当及时节”之心理;其九言今日党祸文网太密,人难为用;其十言统治者故示求贤之怀,其实不能真正用贤,所举贤者皆无能之辈,“相者竞举肥,终然驹遁去”。十首合观,真实再现了补之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和感慨,身处斯世既不甘心就此埋没,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矛盾心理。

    再如《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天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