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各种文化走入和谐的定位和适用范围探讨

时间:2009-8-8 16:46:06  来源:不详

[摘要]  对各种文化如何走入和谐的各自定位和适用范围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文化  和谐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释家文化 定位 适用范围

 

我们在《物质论》天时篇的《三元物质相对论》中论证过中华核心指导哲学是《周易》,并且《周易》用现代科学进行的诠释已经证明了《周易》的整体哲学性,这个可以从《周易的成书原理解析》中得到明证。其次在该整体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它所反映的实体多维空间的多层次物质形式已经逐渐被解开,同时在‘《周易》的整体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多维空间的多层次物质形式的技术应用’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的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果,那就是《四柱学》,俗称八字,该学术自从有了唯物主义主体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后,我们将逐渐登堂入室,并不断的用于人类自身的指导改造,这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在实体的整体哲学指导下的对人的相关规律的研究,也就是御人的学说,而这些学说的根基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和人体,至于人的行为,那仅仅是对物质的现状和物质的转化的不同物质形式的表述,仍然是以人体为根基的。因此它又是以物质世界为研究根基的,在古代就是阴阳的方法来研究物质,在现代就是广义化合和广义分解反应来研究物质的。古代的物质是特指我们可以看见或理解的基点物质,比如水、火、静态实体(金)等;而现代的物质是特指元素和由元素构成的那些物质,当然也包括我们可以看得见或者可以理解的物质,其实古代的物质和现代的物质的特指是有转化关系的,即“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其他的东西构成,这中间的差别就是我们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既然事物由古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过渡到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只需要顺势而动就好了,因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中西文化结合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即世界的物质性,而结合后的文化转向就是《周易》、《中医学》和《四柱学》,同时更为细致的转化就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文化,只是在研究中不断的吸收西方和东方其他民族的文化作为有机的补充,这样我们才能使整体文化体系健全,同时又能够找到统一的指导哲学。
下面我们就分别简述这些学说的着眼点和适用范围,为了不受它们的核心文化延伸出来的诸多理论的影响,我就仅从它们的核心学说谈起,其他遵守合则比附,不合则剥离的原则。
一、     儒家文化在中国
画龙点睛:儒家文化的着眼点在国家管理上,并对达成理想的国家状态而进行的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其核心代表学术是《易传》和《论语》,其教育实践是众多弟子,特别是具有代表的七十二弟子。儒家文化的适用范围是对物质的研究方法归一,即古代阴阳;现代化合分解反应。又能形成可以指导多元文化的整体哲学理论。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最核心学术是《易传》,它是从研究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整体哲学理论《易经》而来,其后就是孔子的诸多弟子写就的《论语》,因此儒家文化的科学化必须从《易传》和《论语》开始,只有看清楚了这两部学说是怎么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说的清楚儒家文化的着眼点和适用范围,才能使该学说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它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乃至世界文明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体制、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明,用来更好的服务全人类,特别是让中国利用巨大的文化财富使我们迅速摆脱贫穷。
1、          匡正《易传》和《易经》的篆、象、文言。
在《三元物质相对论》的物质化哲学的指导下,我们对《易经》进行了科学创新翻译,使《易经》的整体哲学思想明确的呈现到了我们眼前,这个可以质疑《周易的成书原理解析》,并且我们仔细端详《易传》和《易经》的关系,我们发现《易传》是孔子用‘物质的研究方法’下的‘实体的整体哲学思想’对它的创新解释,后世流传的《周易》中的篆、象、文言就是孔子在整体物质哲学指导下的创新发展,而我们通读《易传》、篆、象、文言和《论语》都会发现它的着眼点是君、国、家、民、圣人(国家的最高文化指导者),其管理实现方法是教育,其以理服人的起点是统一对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即阴阳。其归结点是多元文化在物质研究方法上的归一,即整体物质哲学的产生,在古代就是《周易》。但是如果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是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形式的话,就会对这种哲学的正确性产生挑战,从而产生冲突和争斗,甚至战争。比如古代的科学研究的基点是(人眼和可以理解)可见物质,比如说水、火;而西方的研究是水、火等层次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化合分解反应,这时一时无法找到归一,同时物质性先进的就会欲望无限放大,从而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冲突战争的同时也是先进文化传播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符合物质世界特性的物质形式也会被显现出来,因此物质的较量就发生根本转变,中西文化的较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易传》是孔子对《易经》在国家管理上的创新发展。
我们要搞明白这个论点是否正确,我们就需要先看看《易传》系辞上的说法。在系辞中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讲述的是人间在科学文化技术界定下有高低设立职位的范围、有刚柔相推的失得之象、有《易传》参考的经典《易经》(诸如:“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有实体的整体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天地与人是如何连接的说明,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易传》系辞1-7段讲述的是人间设立职位因文化技术的界定有高低之分,紧接着将国家管理在《易经》中的对应创新,即篆、象、文言的内容,其次讲国家管理的对象是万民,而万民的生计又来源于现实物质世界,最后讲人性是如何与客观物质世界、与职位联系起来的,从而使人们明了国家管理要与国情、要与民生为本,要大动而不乱,要享之至极而不讨厌,即原文中的“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因此我们说《易传》是孔子对《易经》在国家管理上的创新发展出的学说。
(2)《易传》和《论语》的着眼点在国家治理上。
从《易传》第八段我们能够看出它的着眼点是国家管理,这种国家管理是以万民的安居乐业为根本的,这个可以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在管理国家中要以善言而动天下,这在“君子居其室,况其近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
(3)《易传》讲述实现大同国家的目标要通过教育和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来完成,这个可以在《论语》中找到明证。诸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4)儒家文化的着眼点是国家管理,而维护国家管理的总的指导方针是能够指导多元文化的整体物质哲学,即《周易》,而且有了这个整体物质哲学以后,多元文化之间的衔接是明确的,而且大方向是归一的,同时没有更先进的对物质研究的其他文化的本质干扰。
在古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物质世界和人类相关物质形式的研究是通过一阴一阳表现出来的,而综括的文化典籍是《周易》,在《周易》中有对实体物质的构成及转化的详细逻辑推导,只是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方法之上,今天我们做了艰苦的研究,终于用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先进方法对它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使我们看到了物质世界和人的相关物质形式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又是由人来认识和改造推动的,在这种总括物质哲学典籍下所有物质的外在现象,诸如各种文化是各守其位的,而且能找到互相转化的途径,因此儒家文化的适用范围是科学文化技术综合(哲学)的明确指导性,同时并不出现新的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因此而形成新的指导哲学。
(5)儒家文化的缺点,即一种文化有了更先进的文化介入的时候就不能在强调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序了,因此人家更相信物质的先进性,而不相信物质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这时的仁义理智信就不能在作为指导思想了,要强化阶级性,要在争斗中、要在比较中、要在交流中找到能包纳这两种或几种文化的新的理论体系,要有新的指导哲学出现。在物质世界和人体的研究中,当对实体物质的五种类型之物,即金木水火土的分解合成的研究可以互通,并在可触及的人类社会范围可以交流时,科学文化技术的总括学说哲学的指导性是唯一的、是明确的,但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又一次更大范围的融合造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对实体物质的研究方法,而西方的研究方法是进步的,是对一种实体内部的全面研究,因此更接近物质世界和人体的物质性,所以西方文化便介入了中华文化对物质世界的研究的方法的比较,这时本来的一种稳定性、本来的一种和谐就被破坏了,哲学指导的唯一性也就不存在了,这时谁也无法说服谁,自然就发生了冲突、争斗和战争,紧接着发生了比较、交流,最后认清了那些是精华,那些是糟粕。最终从物质世界和人体的本质(物质)上结合。儒家文化就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要重新诠释它新意。只有这样它才能指导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一种理想的远景确立了,我们就需要通过因材施教来完成,这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二、     道家文化在中国
画龙点睛:道家文化讲的是在建设理想国度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国家指导思想该是什么,对匡定这个度的人的要求,所以其着眼点是国家建设中把握的度,其适用范围是国家的这个“大房子”,至于房子的内部“人和物”不适用的。
我们在“儒家文化在中国“中谈过儒家文化是着眼于国家管理的,以物质的整体哲学作为指导,并且可以从物质的整体哲学中找到科学文化技术的衔接点,然后以因材施教的教育手段来实现符合天时的国家富强的治理,在《易传》中谈到为了建设有序的国家,必须用以科学文化技术为基础的整体哲学来界定职位的高低,在职位高低的现实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竞争,有了竞争,自然就有了争斗、冲突,因此需要明了该坚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