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蜀道文化述论

时间:2009-8-8 16:48:03  来源:不详
下岭沿青羊河行,河流挟雨益怒,……幽篁丛木,蒙茸数十里,不见山
岭,行人与虎豹、蛇虺一线”。褒斜道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清代蜀道游记中值得注意的还有日本学者竹添井井于明治九年(
1876)在中国西南旅行的《栈云峡雨日记》两卷。竹井氏此行是由北京
出发,历经河南、陕西进入四川,复由三峡出蜀,历时四月。《栈云峡
雨日记》上卷叙述取道汉中北南栈道旅历,对栈道沿途道路里程、山川
胜迹、文物古迹、风土民情有详细真实记录,同样是清代连云栈道交通
的重要文献,周郢先生已有专文评论[17],此不赘述。
    蜀道游记不只是栈道风光景观的客观叙录,往往含有浓重的忧患和
批判意识,折射出古代士大夫忧国、忧君、忧民的思想感情。如孙樵的
《书褒城驿壁》写号称天下第一的褒城驿,至晚唐已是“庭院甚芜,常
庑甚残”,残破而萧条,经驿吏的口述,方知是判史县令荒于理政,当
愁醉nóng@(12),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从而作者不禁发出
沉痛的感叹:“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姿为奸欺,以卖
州县者乎?”[18]。褒斜道口褒城驿衰败冷落如此,深刻地揭示了晚唐
地方政治的昏暗腐败。该文被清人作为唐代范文收入《全唐文》中[19]。
王渔洋经褒斜道去蜀经汉中,凭吊汉中明瑞王府遗址[20],感怀历史兴
亡沦桑,怆然生悲,写下咏史诗《故宫曲》二首,并以另一篇日记纪事
言情:(康熙十一年七月)“初九日,过次公邸,明故瑞王宫也……李
自成入秦,王走重庆。张献忠陷重庆,遇害。今瓦砾满目,惟存后殿一
区,改兴元书院,前守中xiù@(13)所置也。朱门潭潭尚极宏丽。殿前后,
丛桂、老梅、樱桃数十株。又观所谓西园者,有亭榭四五,桂花渐落,
紫荆数枝方作花,凄绝动人。有羝羊伏草中,惊人而起,因忆盛时鹤洲
凫渚之乐。而今台榭已倾,曲池就平,不待雍门之琴,乃泣下矣。”[
21]瑞王府残垣断壁,亭榭花木使诗人满目凄凉,满腹悲伤,伤君忧时
之情溢于言表。千古兴亡几多事,蜀道古栈上演出过多少王朝的盛衰兴
亡,人物的非欢胜败!蜀道游记散文鲜明地体现了深沉凄怆的历史悲剧
意识。

            四、蜀道与古代宗教

    道教与佛教,一为中国的土生宗教,一为外来宗教,是对古代中国
社会、文化起过重要影响的两大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在蜀
道上留下了一定的遗址痕迹,从中可以捕捉到道、佛二教流传的某些历
史信息。
    三国时期汉中地区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张鲁政教合一式政权,
五斗米道在这里一度盛行。张鲁系东汉末年沛国人张陵之孙,《后汉书
·刘焉传》载:“(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中,学道鹤鸣山中”。后
张鲁继承其祖父之业,“住汉中,断谷道,……立义舍,置义米、义肉
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己,不得过,过多云鬼病之”[22]。考其汉中
五米道来源,当自益州经剑阁、金牛道北传所至。三国以后,“五斗米
道”沿蜀道继续北传至关中、陇右,至北魏寇谦之“清整道教”才在北
方废止。可见在东汉、三国、两晋至北朝前期,蜀道一直是道教北传的
主要路线。隋唐以后,道教虽然已不占主流,但仍在蜀道留下自己的建
筑,四川梓潼鹤鸣山有著名的唐代道教石刻造像、七曲山有西晋道人张
亚之祀庙和“应梦仙台”石坊。唐代石刻造像以佛教为多,属于道教者
罕见。蜀道上的这两处道教石刻遗物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道教在蜀道沿
线的流传情况和文化地位。
    与道教相比,南北朝以后,佛教势力渐大,长时间占主流地位,这
在蜀道沿线大量的佛教石刻造像方面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蜀道上的佛
教遗址较为重要的有故道兴州(今陕西略阳县)、嘉陵江畔的灵崖寺(
又名“药水崖”)、金牛道上的四川广元观音崖造像、千佛崖造像、皇
泽寺武则天石像、剑阁武连觉苑寺明代佛教壁画等。灵崖寺位于略阳县
南七里嘉陵江山崖下,为唐宋时期蜀道北段一著名佛寺,南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元代《大元一统志》等均收录此寺,
至今寺内仍有毗庐大佛像、白衣菩萨、罗汉像等,墙壁上还嵌有唐宋诗
人欧阳詹、张俞、鲜于shēn@(14)等人游息灵崖寺的题诗。广元观音崖是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王朝出征云南的将士所造佛像,旁边
有《释迦尼佛像赞》摩崖石刻碑记,造像生动,窟龛精美。广元千佛崖
石窟造像更以数量繁多,气势恢宏闻名于世。据乾隆时的《广元县志》,
千佛崖系唐代利州刺史韦抗在开元初修筑广元一带栈道时凿刻,以后宋
元明清继续凿修,至清乾隆时已有佛像一万七千多座,堪称惊人。
    蜀道佛教造像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造像大多与蜀道架栈修路有
关,是蜀道交通文化的产物。二是大多数始于佛教在我国内地广泛兴盛
的隋唐时期,以后历代层累延续;三是由于蜀道偏僻险危的地理特点,
大多造像保存完好,成为蜀道文化中一份重要遗产。
    综上所述,蜀道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古代金石、书法、历
史地理、文学宗教等各个文化领域。挖掘、整理、利用具有特色的蜀文
化,对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蜀道历史文化旅游线的开发,进一步
沟通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都有其特殊意义。

    注:
    [1][11][12]参见拙作《唐宋诗所反映的蜀道历史地理》,载《文
博》1994年第2期;《论唐宋蜀道诗的文化史意义》,载《成都大学学
报》1995年第3期。
    [2]张传玺:《释“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考古与文
物》1980年第4期。
    [3]杨震方:《碑贴叙录》。
    [4]郭荣章、李星:《褒谷石门——世界上第一个人石隧洞》。《
光明日报》1987年7月14日。
    [5]洪适:《隶续》卷十一。
    [6][7]杨培钧:《“汉三颂”价值论》。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一辑。
    [8]雒长安:《石门摩崖书法艺术散论》。载《成都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
    [9]《宋代蜀文辑存》卷十五。
    [10]李志勤等:《蜀道话古》,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3]《孙可之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
之一,1979年版。
    [14]《旧唐书》卷一八《宜宗纪》。
    [15][16]陈开俊、戴树英译:《马可·波罗游记》137页,福建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版。
    [17]周郢:《外国学者笔下的汉中古道》。载《文博》1995年第2
期。
    [18][19]《孙可之文集》卷二;《全唐文》卷七九五。
    [20]瑞王府系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封于汉中的王宫。万历二十九年
始修,历二十六年告成。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逼近汉中,
朱常浩逃奔重庆,次年夏被张献中所杀。瑞王府也在明末战乱中败圮。
    [21]王渔洋:《蜀道驿程记》。
    [22]《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