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文化的开放意识与民族精神——兼论“殖民文化”倾向

时间:2009-8-8 16:48:06  来源:不详
倡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包含着尊重人的意义。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上,孔子主张“和”,“君子和而不同”,意谓人与人之间应各自保持不同意见,但又能互相合作,不相冲突。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念。在天道观上,相信天命论,但不多谈天道。在认识论上,主张学而知之,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实事求是。在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放教,学思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并开美育思想之先河。孔子思想和学说的核心部分(即仁、德、礼、和、教),构成了他身后两千余年华夏民族的文化主体思想,影响之深,延续之久,史无前例。这中间,自有政治、经济、历史的各类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孔子学说本身,具备一种博大的文化内涵,具有一种因时而变、善择他家学说之长的自我调节、自我丰富的意识与品格,同人类的本质、意识、心理、道德、信仰、追求等多有契合与相互激发之处,同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现代社会伦理思想也多有吻合和启发之点,从而使儒学干预历史和现实的功能具有超阶段的力量。在新的世纪之交的历史转变时期,在人类精神文明因物质与科技的发展与膨胀而面临新的混乱和改造之际,中外有识学者仍把人类与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寄托在孔氏儒学的再度兴盛上,又一次证明了儒家学说的博大与精深,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历史延伸性。

   2、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和学说,特别是他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思想的融合,成为一个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思想,其意义亦甚为深远。在中国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历史关头,孙中山在政治上创立了三民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中国奠定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在自然观上,把“以太”(最初系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的一种“最纯洁”的元素,十七世纪后被物理学界引用,认为“以太”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机械媒质,没有质量,刚性极大,绝对静止,无所不在。此概念已被现代科学所放弃)作为世界的根源,强调世界的形成是由以太(粒子)到地球,由生元(细胞)到生命,由生物到人类的过程;在认识论上,主张“知难行易”,知识应随着事物的增加而不断更新;在历史观上,认为求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道德伦理观上,主张“天下为公”,并注重融汇中西,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体系中的仁、智、勇、忠、孝等范畴做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解释,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进行了相应的申发和吸纳。孙中山对建构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精神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它高扬文化变革的大旗,完成了从民族传统文化向民族现代文化变革的历史过渡或历史中介的任务,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孙中山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代表了近代民族危亡中志士仁人御侮图强、纳新求变的历史觉醒,表达了中华民族探求真理、奋发作为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民族发展振兴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总是与每一历史时期或阶段民族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的。孙中山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批判与引伸,对外来精神文化的辨识或选取,其价值标准的核心就是是否有利于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完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孙中山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先进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1993年,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论说毛泽东丛书”,共七本小册子,其中有吕明军的《冲突与融合——毛泽东的文化观》。该书从早期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晚年文化观、文化性格等五个方面,论评了毛泽东关于文化的本质、功能、发展阶段,关于文化冲突、交融、发展,关于文化发展规律、新文化建构、文化方针政策,关于文化与革命、文化与人民、文化与生活的关系等的基本理论、观念及思想体系。毛泽东的文化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变异鲜明,要做出精当的论评殊非易事。该书作者力求站在当今时代的峰巅来论说毛泽东的文化观,并同其他六本小册子分别论说的人民观、民主观、实践观、国情观、社会主义观、伦理观等,构成毛泽东大文化观的体系,从翔实的史料中引申出自己的命题和论辩,显然是很有意义的。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对毛泽东的文化观进行分析和阐释,而对这种文化观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却着笔不多或思索不深,但透过这本小册子的史料轮廓,我们可以领悟到毛泽东文化思想所揭示所包蕴的民族文化精神,主要是:第一,在探求真理和民族解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建立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第二,在艰苦的革命斗争进程中,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建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愚公式的民族精神;第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面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压力,建立自主自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精神的伟大创始人,其文化思想和民族尊严意识将放射着持久的光芒。
    4、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思想体系,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时代特点、逻辑体系、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世界性的意义。邓小平关于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建设,其要义可概括为四个“统一”: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和创新相统一,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同经济、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相统一,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相统一。四个“统一”构成了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逻辑内容,其中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因为从社会主义精神涵义来看,总是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和形式;而从爱国主义的精神涵义来说,又总是以社会主义为其前提和核心的。(参见奚法人:《试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载《文汇报》1995.12.30)邓小平所确立的中国当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思想,具有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凝聚力量,具有推进全民族成员积极奋进的伟大激励力量,具有价值取向和价值整合的鲜明功能。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当代民族文化精神的建立,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断继承的过程,是对民族领袖和文化先行者的思想文化理论不断普及和深化的过程,是对各国科学文化的现代化成果不断吸取的过程,是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不断积累与总结的过程,也是民族化和现代化高度融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的理论与文化思想,对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建构和丰富、对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二)建立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体系。
    文化艺术的价值,简言之,是指文化艺术作为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形态存在
,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文明所发挥的作用与效益,对文艺审美主体需要的满足
程度及文明导向方面的综合功能与效应。
    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价值体系。有了这个体系,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才能真正建立和挺立起来,才有承受吸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经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巨大能量和力量,才有走向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与可能。因为文艺的各种价值功能,对外部具有强大的伸展与建构新兴边缘学科的机能,其内部本身也处于互相依存、互相协调、互相冲撞、互相激发的状态。因此,必须科学地把握这种价值体系及其内部结构,科学地加以调控和导引,才能充分展示文艺的审美功能和文明优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文艺的服务职能作用、文化规范作用、文明导向作用和人文素质功能。
    文艺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呈多重形态,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功利价值、消闲功能、文明载体功能;并对应地形成六对艺术审美范畴,即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利与害、雅与俗、文与野。这样就突破了以往关于艺术审美的三大功能、三对矛盾范畴的认识,在理论上丰富了,在实践上也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文艺的功利性(商品性)问题,俗文艺的地位和改造问题,历史古迹与文物的开掘、展示、保护、宣传以及价值评估问题等,这样,现实艺术创作、艺术生产、艺术鉴赏的许多困惑问题,就容易解释清楚;相应的文化艺术政策(包括文物工作的地位、方针、政策)就会更为完整和科学。
    在文艺价值的多重结构中,各类价值既是互补,又是有序的。在文艺价值结构体系中,审美价值是主旋律,教育(认识)价值和商品价值是其重要的双翼(教育价值为文化支柱,商品价值为生存支柱),消闲娱乐功能是总体价值实现的心理与机制基础,文明载体价值则是历史性的文化品格,各种功能在以独特的方式和力度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深层范畴上,取得协调和一致。
    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和审美趣味,这种审美情趣取决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习俗。民族诸要素,特别是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将长期存在,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因此民族特色,将是艺术的永恒品格。进一步说,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民族精神的结合,将是艺术的坚实的根基。因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体系,这个体系是长期的文化淀积而形成的,它包容着民族的命运、发展历史、语言、习俗、信仰、文化、群体关系、生产方式、审美趣味、价值追求、地域特色、经济结构及其演变等。这显然是一个民族艺术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
    现代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当代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成果,吸取其他国家、民族的成功经验,而形成的全民族的信仰、目标、精神和价值追求。这种现代民族精神,既包容了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又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水平与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价值性,无疑这又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传统民族文化应演进为现代民族精神;现代民族精神必须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是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现代民族精神是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民族精神的结合,乃是艺术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厚的、永不枯竭的根基。
    艺术的民族化,应主要体现为:充分反映民族的生活内容;体现民族的情感与审美特征;描绘民族的地域风情、习俗习惯;展示民族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文化风貌;突出民族语言的风格和习惯;采用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艺术格调。
    艺术民族化的基本特征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文化形态来说,民族化艺术始终是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民族精神的结合,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状态;二是从文化思想来说,民族化艺术重在凝聚和弘扬民族灵魂和全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价值观念,始终存在着一个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链条;三是从文化结构来说,民族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到风格,都是一个多重网络,展现着民族创造精神和风格的多样化;四是从文化形式来说,民族化艺术总是以民族语言为其形式灵魂,包含着强烈的民族信仰,如民族语言风格、艺术形式风格、民族信仰象征等(蒙族的马、西藏的鹰、傣族的孔雀、汉族的龙等);五是从文化走向来说,民族化的艺术总是同民族的与现代化相联系着,从艺术的内容到形式,从艺术创作到艺术生产、艺术鉴赏,都受到现代化目标的吸引,带上浓重的时代性特点。
    艺术的民族文化价值,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自尊心,扩大民族文明载体,推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的民族精神和开放意识具有历史的一致性。这是文化的一种品格,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