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大禹文化研究综述

时间:2009-8-8 16:49:13  来源:不详
究通讯》,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巴蜀文化研究通讯》,为广大专家、学者研
大禹及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发表园地。
阿坝州汶川县的大禹研究活动 
  1995年9月31日,汶川县大禹学会在汶川县政府七楼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共有会员80余人。学会分别于1996年5月、1997年6月两次在绵召开大禹文化研讨会,共有130人次参加研讨。 

二、浙江省 
1.尊禹学会及其活动 
1932年10月,熊希龄、龙泽厚、朱庆澜、许世英、王震、郑洪年、戴传贤、蒋汝正、王道成、陶保晋、梁汉声、徐同福、吴漱真、林肇惆、孙锵、罗安仁、刘佑华、舒维梓、徐德嘉、郭耀南、童文运、彭鹤松、彭毓灵、萧钧望、赵尚廉、徐萼生、王聘贤等27位社会名流鉴于“频岁以还,政治不良,人心思乱,社会骚然而不宁,盗匪蠢然而峰发”和“奢侈怠堕,风靡全国,以及一般官僚只知养尊处优,尸位素餐”之时势,便仿效“人或鉴于道丧文敝,以尊孔倡”,“沿仿海上尊仓学会之例”,倡设尊禹学会,力主尊禹救国。王道成在《尊禹专刊》的《发愿词》一开头就说:“尊禹主义,即救国主义”,“即整个人格人道人纲人纪之主义,合之即为救性灵主义, 救身家主义, 救中国与全世界唯一之主义”。吁“请各以脑力心力胆力智力财力,尽量提倡尊禹,一致加入尊禹学会”。他们订有戒醉(禹恶旨酒)、 黜侈(卑宫菲食)、 守时(爱惜寸阴)、警惰(尽力沟洫)、虚中(禹拜昌言)、尚慈(下车泣囚)、去私(过门不入)和敬天(致孝鬼神)等八条会规以及注重公益、研究水利、保存国粹、遵守法律、不批评任何时政,不抵毁任何宗教,不参加任何运动,不涉及任何迷信等八条附则,要求全体会员共同信守,并提出宫室、菲饮、恶旨酒、惜寸阴、通沟洫、谋水利、拜昌言、守心法、读禹贡、讲洪范、思饥溺、泣罪囚等十二条口号相号召。刊布的《简章》规定,“赞成本学会宗旨”是参加尊禹学会基本的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下列资格之一:(一)敦行好古,品学兼优之遗老名流;(二)于学术教育,夙有资望者;(三)各机关公务员,愿实践卑菲惜阴苦行主义者;(四)高中以上,或与高中同等毕业之青年,具有宗圣嗜古之兴趣者;(五)在慈善团体服务者?六)在宗教上研究有心得者;(七)一纯洁之中华民国公民,未受过法律处分者;(八)店员、工友具有勤工俭学、砥砺之决心者。尊禹学会的倡导者编印了《尊禹专刊》,广为传布。是年10月16日,《新京日报》就此发表了题为《尊禹学会》的社论。19日,舒炳文又在该报发表《尊禹之意义及其方针》一文,认为尊禹之意义在于尚俭、习勤、立己、爱人,尊禹之方针则为守心法、读禹贡、讲洪范。但由于倡议者、会员的成份复杂,不仅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而且崇尚迷信,维护“中华民国”法律。尽管他们打着尊禹的旗号,摆出救世主的架势,实际上是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或图谋其他私利。这样的尊禹学会自然只能是昙花一现。 

2.近几年的大禹及越文化研究活动 

  1994年11月14日,中共绍兴市常委会议作出决定,于1995年4月20日左右举行公祭大禹陵活动。12月初,制定了大禹研究学术讨论会方案,制发了参考选题。1995年3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绍兴市社会科学院陈瑞苗、周幼涛主编的《大禹研究》,收录了绍兴等地学者参加’95公祭大禹陵大禹学术研讨会的论文11篇;1995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95公祭大禹陵绍兴工作委员会和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承编,由沈建中任主编的《大禹颂》一书,为公祭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95年4月18~19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和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绍兴市联合举行了大禹研究学术讨论会。包括台湾在内的10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51篇,2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与会专家、 学者认为“大禹是历史上确曾有过的人物”,其一生中的三大业绩是治理洪水、开发农业、建立夏朝;大禹精神有一个核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和三大精华“艰苦奋斗、科学创新”,“造井示民、举贤任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与会者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以弘扬大禹精神为目的的祭禹活动,可以激励民心,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继承和转的道德传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健康的道德规范。会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绍兴市社会科学院从收到的论文中精选出28篇,编辑出版了’95大禹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大禹论》,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史济煊和绍兴市科学院院长陈瑞苗任主编,还收载了研讨会欢迎词、开幕词、闭幕词和参会代表名单。 

  2000年4月,绍兴市政府主持了公祭大禹陵活动,并举行了浙江省第二次大禹及越文化研讨会,绍兴越文化研究所将第一次研讨会期间绍兴姒氏、雁门夏氏、河南禹氏三姓带来的世谱汇编为《大禹三宗谱》,作为大禹研讨会的资料之一。来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收到论文40多篇,会后由越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了《越文化研究文集》,收录论文43篇。 

三、河南省 
  河南地处古中州,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几年来,姓氏文化研究独具特色,成立了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其中中国禹氏族史研究总会1992年起开展了族史研究,通过对大禹姓氏的研究,大力颂扬大禹功德,弘扬大禹精神;1993年4月还组织举行了大禹逝世4235年纪念大会。并与韩国丹阳禹氏族亲花树会取得联系,韩国丹阳禹氏族亲花树会会长禹大奎派总干事禹容均于1993年到郑州与中国禹氏族史研究总会联络,中国禹氏族史研究总会派禹化兴先生去韩国拜会了禹大奎先生。随着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吸引了韩国的禹姓寻根问祖访问团到河南禹姓聚居地泌阳县等地考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985年,河南省考古学会、河南省博物馆将20世纪30年代起的多篇论文辑集为《夏文化论文选集》。以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郑杰祥、禹州市政协副主席郭水林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史工作者,撰写了一批研究大禹及夏文化的论文。郑杰祥编写的《夏史初探》于1988年印行,是全国第一部夏史专书。郭水林先后编著出版了《禹州揽胜》及禹州《名胜探幽》、《名人轶事》等专著,涉及许多大禹及夏文化研究的内容。 

  1994年10月10~14日,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原文物》编辑部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联合举办了全国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从事夏文化研究的8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古都洛阳,亲临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参观考察,并围绕华夏文明的起源、夏文化的内涵、年代、分期及夏商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还协商产生了由国内史学界、考古学界知名学者14人组成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组,旨在进一步推动夏史和夏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彬及洛阳市党政领导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芝荃、郑光,河南省博物馆许顺湛、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安金槐,洛阳市委秘书长张书田,洛阳文物工作二队郭引强等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河南省委宣传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及国内一些著名学者致电祝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会后,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辑、中华书局于1996年9 月出版了《夏文化研究论集》,收入论文41篇。 

四、山西省 
  80年代,山西夏县禹王村的晋义忠、续致中、董志清、史炎盛四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自发收集整理夏禹史料。考察了夏陵坟冢、禹庙青台、肉林酒池等禹王城遗址,寻找出了“大禹币”等珍贵文物,查找到6块有关大禹的碑记,整理出了山西省第一份有关夏禹的史料手稿《禹都略考》,其内容包括大禹生平简介、夏县的来历、禹王城的来历、禹王庙的来历等,还收集整理了4篇有关大禹的民间故事。

五、安徽省 
  为了促进涂山旅游业的发展,蚌埠市文化局和社科联于1984年8月31日召开了“涂山考和涂山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蚌埠市社科联所属历史、方志、考古、城建、地理教学、美学等学会,淮委、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市委党校、文联、博物馆、文化志办公室、园林管理处及怀远县文化局、文管所、图书馆等单位的4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旁征博引,谈古说今,各抒己见,一致认为:会稽、巴渝(四川重庆)、当涂(江南宣州当涂)等众多涂山说,均缺乏论据,唯蚌埠市西郊的涂山才是历史上古涂山氏国所在地;西南郊的禹会村“禹墟”才是《左传》上说的禹会诸侯的地方;涂山自然景色具有“雄”、“奇”、“险”、“秀”、“幽”、“旷”等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颇具旅游开发前景;与会者对涂山旅游业的开发提出了多项建议。 

  1989年11月11日,根据蚌埠市委领导的倡导、市政协社会文教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碑林建设和大禹史迹座谈会”,12月7日,市政协部分委员、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察看了涂山与张公山公园,12月8日再次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对碑林的名称、内容、形式、选点、碑刻来源和建设经费、领导机构等开展讨论,并达成共识;关于大禹史迹的开发,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74年主编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已将大禹治水会诸侯的涂山标明在蚌埠市怀远县;据史料记载:涂山既是大禹治水、成家、会诸侯的地方,又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一个帝王——启的诞生地,即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名人如屈原、司马迁、柳宗元、苏轼、苏辙等均在此留下诗文;把碑林建设与大禹史迹开发结合起来,可收到相得益彰之效;建议将“张公山公园”更名为“禹迹公园”,在公园入口处建造大禹治水雕塑,利用农历三月二十八花鼓灯艺术节、涂山庙会活动,突出宣扬大禹精神;在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举行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以大禹史迹为题材组织文艺创作。 

  1996年5月10日,在市政协领导下的以涂山大禹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蚌埠市涂山大禹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市领导王佩、胡德新、谢永祥、王焕彬,原省顾委常委欧远方、原省政协副主席孟亦奇,原省政协副秘书长俞乃蕴和市部分离退休老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会议听取了刘华同志作的关于蚌埠市涂山大禹文化研究会筹备情况的报告,通过了研究会章程和领导成员名单,并就大禹文化和淮河文化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交流。研究会聘请市离退休老领导罗霞光、肖高及淮委主任赵武京为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市政协主席沈叶鸣任研究会会长,谢永祥、刘华、王焕彬、唐元海、杜春波任副会长;市委副书记胡德新到会讲话。 

  安徽省蚌埠市文化局编印了《蚌埠五千年》画页;蚌埠市政协于1996年10月编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涂山》一书。 

  2001年7月21~23日,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化厅、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办,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在蚌埠市铁道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121篇论文和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