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华民族进化(演化)模…
复兴中华的点点滴滴之
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
中华宰相村 九凤朝阳
和合金鱼龙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
古灯——中华文明之光
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文明
最新热门    
 
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

时间:2009-8-8 16:49:59  来源:不详
地研究人类和世界所面临的共同的挑战;也不仅停留在西方文化对本国、本民族的冲击所作的回应上,而是提升到对人类和世界所共同面对的冲击所作的回应层次上。这一思考境界的提升,就是把解决人类和世界所面临的共同冲突作为自己的职责,回到了东亚古代人以思考世界的前沿问题和解决人类所面临共同冲突为己任的地位。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争得应有之席。

这种思考层次和视角的转变,有利于从东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论争的种种困惑、两难、纠缠中解脱出来。一个半世纪以来,东方特别是中国就如何或怎样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展开了中西文化各方面的比较,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主张:就中西文化的体用而言,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中西为体与中西为用、中西即体即用与非体非用;就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来说,有抽象继承、选择继承、宏观继承、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就传统文化如何创新来看,有现代解释、客观解释、创造性理解、创造性转化、综合创新、分析地扬弃与综合地创造;还有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论、全盘西化论,以及复兴儒学论、儒家文化第三期发展说、返本开新论等等。均有其提出的时代与文化背景,有其学术价值。
    尽管提出了这许多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主张,为什么中国仍然未能走向现代化?其中有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种种复杂的内因外缘问题;也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就这些主张的本身来说,都属于如何和怎样实现、走向现代化的方法、手段问题,而未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方法、手段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即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价值理想问题。然而,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的利益与需要以及对客体可能形式、价值合理形式的理解与诠释都不相同。

当前,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突,概而言之,有五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四是人的心灵的冲突;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多复杂的冲突,但可大体归类于此五大冲突。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之道,和合学是最佳化的文化方式的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

三、和合人文精神是化解冲突之道

和合是中华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东亚各国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和东亚各民族多元文化所整合的人文精神的精髓。

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

宇宙间一切现象都蕴涵着和合,一切思维都浸润着和合。在和合的视野中,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都是和合,乃至存有的追根究底,亦是和合。它是对和合经验的反思、梳理和描述。和合蕴涵五义:

一是差异与和生。和合概念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先秦有和同之辨,《管子》、《墨子》都讲和合,佛教讲“因缘和合”,道教《太平经》亦讲和合,以至民间有和合二仙。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依“和”或“合”,而有的和合者,外于和合而有的“在”为“非在”;“非在”转换为“在”,必待和合,经和合而拥有在的“质”或“式”。所以说:“夫和实生物”,犹“金木水火土杂(合也)而生百物”。和合就是差分,只有差分、冲突,才能回应如何与怎样和合是可能的。

二是存相与式能。天地间的存在都是相,千差万别的存相,便是差异分殊。式能是指存相方式的各种潜能、能力,作为方式潜能的“能”,是无限的、活泼的、日新的,是天地万物存相的动力和生力。

三是冲突与融合。冲突是指诸元素性质、特征、功能、力量、过程的差异和由差异而相互冲撞、伤害、dǐ@①牾状态。融合是指差分的诸要素在其差分或继存过程中,各自的生命潜能、力量、特质均有赖于另一方面的聚会、渗透、补充和支援。和合包容了冲突和融合,作为冲突融合的和合体,它是一种提升,使原来冲突融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是汰劣与择优。和合是诸多差分元素之优质成分的和合。选择说到底是主体人的选择,择优是主体人在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汰劣是对于差分中不符合于和合需要的元素的淘汰。优与劣作为价值判断,可分为现实层面的公平、正义、合理和超越层面的真善美。

五是烦恼与和乐。人的生与死,贫与富、贵与贱、哀与乐、善与恶等的冲突,对人生生命构成一种精神上的压抑紧逼,因而产生恐惧感、孤独感、疏离感。它是人的主观感受,使人的精神与心理失去平衡,而有烦恼、痛苦。和合协调和谐人的心灵平衡,使人和天和,进入天人和乐的和合心灵境界。

和合五义,都蕴含着融突理论,即关于融合冲突关系的理论,简称融突论。

和合学是指研究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存在的和合现象,与以和合的义理为依归以及既涵摄又超越冲突、融合的学问。

凡存在都涵蕴着“融突”,大致日月星辰,小至草木蝼蚁,都是融突和合。和合宇宙是无数自性关系、本质关系、变化关系、过程关系、艺术关系的整合结构方式。和合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一切融突存在,都是和合存在。这就是和合学所要研究的。和合学蕴涵着:

一是然与所以然。和合的主旨是生生,生生是不息的流程,是新生命的化生,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生之所以然,本身便是和合或合和。“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8〕。和合学是对如何生生的为什么的追究,即对和合生生的生命力源泉的寻求。因此,和合学亦即新生命哲学,即生生哲学。

二是变化与形式。和合作为差分存相的式能,存相便是有待,有待就有变化。式能是存相之为存相,有此式能,便呈现存相的种种形式。存相是形式,式能亦是形式。和合学是对于存相式能是什么与为什么的追究。它是对诸多元素构成新事物、新生命的中介转换机制的探讨,是对于存相变化日新的生命力潜能的追究。

三是流行和超越。冲突涵摄天地,融合亦涵摄宇宙。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融突”的大化流行中的存相和式能。一切事物都要在大化流行中被冲洗裸露出来,即剥光了层层服饰,而显其真元。因此,冲突融合的大化流行,本身便是汰劣择优的过程,它毋需预设价值原则。宇宙之所以大化流行,乃和合体内在差分元素相互冲突,也即和合中变化、交感、动静之潜能的展现。此潜能神妙莫测,名之曰神,或称之为“神化”。和合学是对宇宙大化流行动因的追究,它既涵摄又超越冲突融合。只有超越冲突融合,才能涵摄冲突融合的原因和根据;只有超越,才能成为自由和合与和合自由的根由。

四是对称与整合。优与劣是对称的价值判断,汰与择又是相对的主体态度和方法。中国的“太极图”体现了对称原则,即宇宙间各种现象在形态、结构上相对称的表征。非对称是系统内部的不同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差异所引起的冲突。冲突就意味着要重新整合。经某种转换,出现新的对称。和合学的本旨是和,它是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整体和谐、有序的探索。对称整合是和合学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方式。对称整合作为中国人文精神原则,在诸多元素的优质成分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命中有着重要作用。

五是中和与审美。有差异,才有中和。宇宙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存在差异中和。《左传》、《国语》讲和声、和味、和政等。中和之美感,与心灵密切契合。荀子认为,中和之声能激起主体内心情感的发动,以协调、和谐人心灵的各种冲突差异。中和之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净化心灵,使人的心理失衡、情绪失序、精神失常等得以调理,达到血气和平、和美愉悦。和合学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之为美的审美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于审美方式、审美结构的思考。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生命智慧呈现为和合,并构成中华文化和生命智慧的稳定结构。

和合五义与和合学五义相对应,蕴涵“融突”理论与对于“融突论”根据的追究。和合学义蕴与和合人文精神的原则相融合,并通过纵横互补律、整体贯通律、模糊对应律,达到和合艺术境界。

四、和合人文精神与21世纪五大中心价值

基于“融突论”的和合观念,以“观”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的化解之道,可以获得一些共识。因为和合既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所整合的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东方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是和生原理。和生原理是以“地球村意识”与“太空船意识”为基点和基础的。人与自然、社会、人际、文明之间,以及各民族、种族、国家、社会、文化、贫富、集团之间,都应互相和生。因为它们都生存于一定关系之中,破坏了这种关系,也就破坏了生存。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例,自然制造了人的生命,而又异化了人,人成为自然的主宰;人亦创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自然支配人的生命。在这种互动中,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应建构和生关系。如果人类污染自然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那就是污染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生态。人与自然关系可作如是观,其他方面冲突亦可作如是观。和生才能共荣共富,否则就会共毁共灭。和生必然有竞争、斗争、冲突,但竞争、斗争、冲突是导向和谐、融合和生生,不是导向灭亡。使人与自然、社会、心灵、人际、文明间的关系都依和生原理而实现。

二是和处原则。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都处在各种形式的共处之中,并在共处中生活活动。人类一旦离开了共处,即不存在。由于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的差异,亦会发生冲突和竞争。人对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都应以温和、善良、宽容、恭敬、同情、谦让的心态相互共处。这种共处意识已超越了不自觉的他为层次,而成为人类自觉的责任,称其为和处意识或和处原理。

三是和立原理。人类囿于优胜劣败的偏见,总想显示人类无所不能、无所不胜的力量,导致毁灭性地开发自然,制造大量高科技和高效的杀人武器,以对立面的消灭为自我力量实现的证明。其实任何东西(包括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都有自己独立的、特殊的存在形式、方式和模式,差分殊异。对此,必须建立和立意识,绝不能唯我独优、唯我独尊、强加于人、搞霸权主义,而应该让各个事物自立、独立、自作主宰,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和立意识,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的精神,以开放的、宽容的、同情的胸怀,接纳自然、社会、人生、他人、心灵与文明,以求多元和立,不搞一律、一个模式,这便是和立原理。

四是和达原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都应共同发达。尽管自然生态环境各有优劣之分;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亦有先后、贫富的差异;人我之间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分殊;文明的特征、风格、信仰亦相距甚远。但既共同生存于一个“地球村”、“太空船”中,就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各个人、国家、民族、文明既有权利选择自己发达道路,亦要有和达意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中国家,都应具有和达意识。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是靠过去侵略、剥削殖民地或战争赔款来发达自己的,他们把自己的不发达转嫁到他国身上。如果发达国家现在仍采取各种制裁、限制、禁运等手段对待曾被他们侵略、殖民、剥削过的不发达国家,这便是罪上加罪。如果发达国家与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