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明清之际小说经典化的文…
值得重新体味的清民之际…
金元词研究八百年
刘辰翁父子与宋元之际江…
明清之际太湖流域郡邑词…
高启之死与元明之际文学…
《白门柳》:龚顾情缘与…
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与创…
明清之际松江幾社的文学…
明清之际传教士的“格义…
最新热门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

时间:2009-8-8 16:50:42  来源:不详
稱許其詩“落筆突兀無黃初”。南渡後,受到趙秉文、雷淵等衆多士人推重,元好問亦非常稱許其詩,認爲“若其五言平淡處,他人未易造也”。傳世詩作《早發寶應龍門道中有感》、《宿少林寺》等或即與性英有關。[11]

劉景玄(1186~1223年),名昂霄,別字季房,陵川人。對其爲學,元好問評價曰:

 

大率景玄之學,無所不窺。六經百氏外,世譜、官制與兵家所以成敗者爲最詳。爲人細瘦,似不能勝衣。好橫策危坐,掉頭吟諷,幅巾奮袖,談辭如雲,四座聳聽,噤不得語。故評者謂承平以來,王湯臣論人物,李之純玄談,號稱獨步,景玄則兼衆人之所獨,愈叩而愈無窮,不知去古談士馬遠近,餘子不論也。[12]

 

作爲詩人群體中的一分子,性英與上述三人交往頻繁,無疑受到他們詩歌理論與創作風格的極大影響,由此,詩歌技藝進步很快,並開始在詩壇嶄露頭角。他的詩作《山堂夜岑寂》、《梅花》在傳入汴京後,受到了在朝文壇主盟者的高度重視。元好問序中提到的“閑閑趙公”即趙秉文,“內相楊公”即楊雲翼,“屏山李公”即李純甫,三人均爲金末文壇領袖人物,其中,楊雲翼與趙秉文同掌文柄,時號“楊趙”。[13]“雷、李、劉、王諸公”當指雷淵、李獻能、劉汝翼、王若虛等諸人,他們在當時也是文人群體中的佼佼者。這些人的交口稱譽,使性英名聲鵲起,在金末文壇樹立起自己的穩固地位。元奸問序在談到性英於寶應寺出家後,又提到他之後的行蹤爲“住龍門、嵩少二十年”。《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二八(臺灣石刻史料新編本)收有李純甫興定四年(1220)所撰《重修面壁庵記》,該碑立於興定六年,其後有“灑掃寶應寺性英書”的字樣,可見當時性英仍在實應寺爲僧。由於實應寺就在龍門山,元好問所說龍門即應指寶應寺而言。至於性英何時由龍門寶應寺到嵩山少林寺,我們還不是很清楚。元好問曾受性英之邀作《少林藥局記》,文中轉述性英的話說:“興定末,東林隆住少林”,又云:“少林之有藥局,自東林隆始。局事之備,迨余三年矣。”[14]東林隆即東林志隆,爲萬松行秀弟子,元好問稱其在行秀諸弟子中“高出十百輩”,[15]可見亦爲一有道高僧。前面提到的《重修面壁庵記》與該書同卷所收李純甫《新修雪庭西舍記》,碑文後均有志隆的題名,前者爲“少林禪寺住持傳法嗣祖沙門志隆”,後者爲“住持傳法嗣祖沙門志隆”,立碑時間均爲興定六年(1222)。性英很有可能就是接替志隆擔任的少林寺住持,而其接替時間,當在元光(1222~1223),甚或在正大元年(1224)以後。

性英擔任少林寺住持期間,金朝局勢已不斷惡化。開興元年(1232)二月,蒙古與金軍主力在三峰山展開決戰,金軍大敗,河南許多州縣相繼失陷,居民大多被裹脅北上。因這一年爲壬辰年,史家多稱這次人口大遷移爲“壬辰北渡”。次年初,汴京發生政變,元帥崔立獻城降蒙,此後汴京城中又有大批百姓北渡黃河。“及河南破,天朝遣使招集三教人。”[16]大概正是在此期間,性英離開了戰火洗禮下破敗不堪的少林寺,隨難民一同渡過黃河。由此算來,從貞祐二年(1214)性英南遷河南,到1232或1233年北渡黃河,大概經過了十八、九年的時間,這與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所說二十年相去不遠。

性英的後半生都是在燕京度過的。元好問序稱其在“仰山又五、六年”,仰山位於宛平縣西北,山中有樓隱寺,爲金元名刹。萬松行秀在金章宗時,曾任該寺住持,章宗數遊該寺,給行秀以極大禮遇。[17]趙孟頫爲仰山樓隱寺行滿禪師所作道行碑又云:“同安州鵲台福嚴寺自木庵公歿後,爲他人所有,師奏得旨,複歸仰山爲下院云。”[18]亦可證明性英確實曾住過樓隱寺。性英何時住棲隱寺,頗費思索。元好問序作於己酉年(1249)冬十月,如此時性英尚在棲隱寺的話,由此向前追溯五、六年,則他應在1243或1244年始住此寺。不過,這種假設很難站得住腳,因爲照此推算的話,不僅性英此前十多年的行蹤成了空白,而且又生出許多難以解釋清楚的問題。

首先,魏初曾回憶說:“初年十六七時,曾侍我先大父玉峰(魏璠),得拜先生(楊弘道)於木庵英上人之歸義方丈,今四十年矣。”[19]楊弘道《代茶榜》序云:“歸義寺長老勸余作此詩。長老姓(姓應爲性之誤)英,字粹中,自號木庵。”[20]按,魏初生於1232年,十六七當在1247、1248年間,這一時間與1243、1244到1249年性英在樓隱寺的假設顯然發生衝突。歸義寺位於金燕京舊城時和坊,[21]與棲隱寺並不在一地,現有材料也無法說明這兩座寺院有什麽聯繫。

其次,性英曾爲劉祁(1203~1250年)賦詩云:“二陸歸來樂有真,一堂樓隱靜無塵。詩書足以教稚子,雞黍猶能勞故人。瑟瑟松風三徑晚,濛濛細雨滿城春。因君益覺行蹤拙,又爲浮名系此身。”[22]按,詩中之“二陸”指劉祁與其弟劉郁,“一堂”指劉祁在家鄉渾源所居之“歸潛堂”。劉祁在甲午年(1234)返回家鄉後,很長一段時間隱居鄉里,躬耕自給,潛心著述,直到戊戌年(1238),始離鄉赴大同參加大蒙古國選拔儒生的考試,以後又遊歷各地,老死他鄉。[23]性英的這首詩,應當在1234年至1238年這段時間內寫就,而該詩題款“仰山性英粹中”,表明他此時已經在棲隱寺,這無疑與前面提到的假設亦有衝突之處。

再次,元好問有《寄答仰山謙長老》詩云:“木庵推出謙書記,乞與雲林百自由。想得驅驢入招隱,勝於騎鶴上揚州。”題下自注:“渠住招隱”。[24]筆者遍查北京各種地方志,未見有招隱寺的記載,而從詩題所稱“仰山謙長老”來看,此處之“招隱”,或許就是指仰山樓隱寺。而該詩所云“乞與雲林百自由”,大概就是指性英思欲退席,辭位讓與謙長老之事。

以上三點,尤其是第一點,足以推翻前面的假設。由此,筆者認爲,情況很有可能是,在北渡黃河後不久,性英即已出任仰山棲隱寺住持,元好問序中所言“住仰山五、六年”,僅爲追憶性英於棲隱寺擔任住持的年數,與所作序的時間沒有什麽關係。歸義寺,大概爲性英從樓隱寺退席之後的所在地,至於以後性英還在燕京哪一寺院,我們已無從知曉了。

在燕京期間,性英曾爲福聖院撰重修碑記,又爲耶律鑄詩集《雙溪小稿》作跋(時在   1254年),二者均有“木庵老衲性英”的題款,這表明此時的性英已步入暮年。[25]不過,直到元初,我們仍可找到性英與高克恭等人交往的一些蹤迹。大概此後不久,性英即辭世。

性英圓寂後,魏初爲其塔作疏,對其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方外若人,固豈求名之是篤?生前知己,忍能見義而不爲?歲月雖遙,情文猶在。木庵上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