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文化传统中的个人道德与制序演进

时间:2009-8-8 16:51:06  来源:不详
天所理解的制序化和制序變遷)過程,進行了歷史的、比較的和博弈論的理論分析,從中得出一些發人深思的理論洞見。
  在歷史上,馬格里布(Maghrib)是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Maghrib原為阿拉伯語,意為「阿拉伯的西方」。在歷史上,馬格里布的地域覆蓋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大部分地區。在公元七世紀左右,曾有過「馬格里布」國家。熱那亞(Genoa)則是拉丁世界的一部分,在歷史上曾是後羅馬帝國時期的一個城邦國。經濟史的研究發現,在十一和十二世紀,熱那亞和馬格里布商人面臨同樣的貿易環境,運用同樣的航海和陸地交通技術,並差不多進行同類商品的貿易。唯一不同的是,馬格里布商人持一種以誠信為主的文化信念,而主要在穆斯林世界內部進行商業和貿易活動;而屬於拉丁世界的熱那亞商人則有著從古希臘到羅馬帝國時代承傳下來的個人主義文化信念,因而在地中海周邊的不同社會和族群中進行貿易活動。按照我們上面對社會歷史中的博弈者的分類,我們可以認為,熱那亞商人及其代理(agents)基本上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C類型的商人,即自私的、不講誠信的直接最大化「博弈者」;而馬格里布商人及其代理則是典型的H型的社會博弈者,即講誠信的有約束的最大化者,或者說「講道德的人」。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個歷史史實中的商人群體視作為典型的C類型和H類型社會博弈者的典型代表。那麼,這兩個類型的社會和典型的社會博弈角色的博弈結果導致了一個甚麼樣的制序化過程,甚麼樣的組織型構過程,以及演進出甚麼樣的社會經濟結構,並導致甚麼樣的社會經濟後果呢?
  由於在歷史上熱那亞和馬格里布商人同時面臨著在他們各自的商業貿易活動地區僱佣代理問題而代理又面臨一個誠信守諾還是欺詐問題,兩個貿易群體面臨著我們在上面所分析的動態互惠博弈中的囚犯困境弈局。這兩個貿易群體要進行其經貿活動,首先就面臨如何解決這種動態互惠博弈中代理的守諾即不欺詐問題。由於不同的文化信念,這兩個貿易群體在解決他們所共同面臨的「單方囚犯困境」(one-side prisoner’s dilemma)上採取了不同的策略選擇,也就因而型構出了不同的商業組織網絡形式、不同的社會結構、不同的制序安排,並導致了不同經濟後果。
  為了理清格格雷夫是如何進行他的歷史比較制序的博弈分析的,我們先列一下他所使用的數學符號。在1994年發表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的長文中,格雷夫使用了下述數學符號:M:代表商人(merchants,即業主經銷商);A:代理(agents),且假定M < A ;β:代理收入的時間貼現率;φu:未受僱佣的代理在每個時期所獲底線(其它收入)效用,並假定φu ≧0;w :商人找代理所付給代理的佣金;κ:假如商人不找代理自己獨自經營所獲收益;r :假如商人僱佣代理所產生的「總合作剩餘」。在上述條件下,假如代理是誠實的(不欺詐),商人的收益為 r - w 。很顯然,只有在 r > κ + φu 時,商人和代理的互惠合作才能得以進行。在上述定義下,假如代理欺詐了,商人的收益為 0,而代理的收益必定為α>φu,因而這裏α 代表如代理欺詐商人所得的收益。這也意味著如果代理欺騙了商人,w = α。給定上述假設條件,我們也可以直觀地推斷出,如果代理是個騙子(即C類型的博弈者),商人寧肯自己經營,得收益κ。這意味著κ> r - α。
  在上述社會博弈安排下,每個經銷商根據與代理商的上期互惠合作博弈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其合作關係。然而,由於不同時期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就有一個經銷商不管代理誠實與否而被迫中斷合作關係的可能。格雷夫把這種可能定義為σ。給定上述博弈條件,假如重複動態博弈的歷史是所有博弈者共同知識,而商人一旦發現代理商有欺詐行為則有可能把他解僱,而誠實的代理商則有可能被再僱佣。格雷夫從而把誠實的代理商被再僱的概率定義為hh ,把有欺詐行為的代理商被再僱的概率定義為hc 。
  給定上述博弈局勢安排,格雷夫發現,假定β (0,1),hc < 1 ,經銷商付給代理商的最佳佣金為:
        w* = w (β, hh , hc ,σ,φu ,α) >φu
  在這個最佳佣金公式中,函數w 是β和hh 的增函數,而是hc ,σ,φu ,α的減函數。從這個最佳佣金函數來看,只有當被長久僱佣和不被僱佣的效用之差大於一個時期的欺詐行為所獲收益時,代理商才會誠實。因此,這個公式實際上意味著,確保代理商不欺詐的最底佣金函數隨決定誠實(即H類型)代理商的長期預期收益的因素增加而遞減,而與決定不誠實(即C類型)代理商的長期預期收益的因素的增加而增加。
  在這樣一種社會博弈機制安排中,具有集體或社群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信念是如何在不同社群中這種業主-代理(principal-agent)之間的博弈策略選擇中昭顯出來的呢?依據上式的直觀推理可以發現,在有個人主義文化信念的社群中,經銷商會隨機地在過去誠實或有欺詐行為的代理商之間進行選擇(即不考慮代理商的人品如何),這意味著hh = hc > 0。相反,在有集體主義文化信念的社群中,商人就只僱佣那些過去從來沒有欺詐行為的代理商,這意味著hh > 0, hc = 0。照此推理,在主要信奉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社群內部人們的博弈均衡中,由於一個過去有欺詐行為的代理商被再僱佣的概率要比誠實的代理商被再僱佣的概率要小,這就要求在講誠信的有集體主義文化信念的社群中,佣金要更高,才能保持代理商誠實。相反, 在個人主義文化群體內部人們博弈策略的均衡中,由於一個代理商的佣金並不取決於個人過去的歷史,因而沒有經銷商花費一定的代價來獲取過去代理商是否有欺詐行為和誰是誠信的人的信息。在集體或社群主義文化群體的策略均衡中,由於最優佣金是一個代理的過去歷史的函數,這些有集體或社群主義文化觀的商人要花費一定的代價來獲取過去互惠合作博弈中每個代理商是誠信的還是有欺詐行為的信息。單從這一點來看,在集體或社群主義的社會中需要有一筆較高的交易費用存在。另外,在有集體或社群主義文化觀的商業體系中,商人們一旦發現某代理商有欺詐行為,他們會互相通報,從而衍生出一種集體懲戒機制。由於這一機制的存在,如果一個代理商欺詐了一個商人,其他商人也不再會僱佣他。這其中的信息獲得、交流以及集體懲戒機制的維繫,均需要一定的交易費用。

  然而,上述理論推理只是模型化了在假定經銷商就是經銷商,代理商就只是代理商的情況下的社會機制過程。在經銷商既是讓他人經銷自己的商品的業主,又是經銷他人商品的代理的情況下,整個邏輯推理就要發生變化。如果一個經銷商也是其他經銷商的代理商,他本人的資產就變成了一種經銷代理保證金(bond)。從理論上來看,這個保證金就會降低他在作別人的代理商所獲最優佣金的水平。因為,在一個個人過去行為成為大家的共同知識即信息公開的集體或社群主義的商業體系中,由於集體懲戒機制的存在,一個自己有欺詐行為的經銷商不但不可能再被其他經銷商僱佣為代理商,而且也很難再僱佣其他代理商,從而也自然減少他的資本的未來收益。這實際上意味著一個既是經銷商又是代理商的人如果有欺詐行為,他要比一個只是純代理商要付出另外的代價。
  在集體或社群主義商業文化和個人主義商業文化中不同的博弈弈局和博弈機制安排,會導致如下幾個社會後果:
  第一,由於在集體主義商業文化中僱佣其他經銷商作代理商的佣金比僱佣一個沒有任何資產的純代理商要低,每一個經銷商更樂意請其他經銷商作代理商。這將導致一個水平的(horizontal)社會結構。在個人主義商業文化內部的博弈均衡中,則不會發生這種情形。由於過去的欺詐行為不會減少一個經銷商的資本的收益,加上與一個沒有資產的純代理商相比,投資經營商業活動的資產增加了他不受僱佣為代理商的保留效用(reservation utility),因而,要使一個有資產的代理商保持誠信,就需要比沒有任何資產的純代理商支付更高的最優工資。因此,在這種個人主義商業文化中,每個經銷商更不願僱佣其他經銷商來作自己的代理商,而寧可僱佣無任何資產的純代理商。結果,具有個人主義文化信念的商業體系中的社會博弈更會導致一種垂直的社會結構。上述純理論推理,又恰恰在馬格里布和熱那亞商人群體的歷史事實中映照出來。在十一和十二世紀的地中海周邊社會的商貿活動中,在馬格里布社群內部並沒有一個「商人階級」和「代理階級」,而是在水平的社會分層上,許多經銷商同時也是其他經銷商的代理商。在實際商業貿易活動中,馬格里布商人之間的交往主要靠私人友誼和熟人關係來進行,而他們往往在地中海周邊的不同地區相互代理經銷同行們的商品。與之相反,那種基本上屬於C類型的熱那亞商人們則很少僱佣其他商人作代理商,從而很少有經銷商成為他人的代理商。結果,在熱那亞商業群體內部很明顯地形成了一個經銷商階級和代理階級,並且這兩大階級之間的交易和交往較多地通過合約的形式來進行。
  第二,不同類型的文化信仰和對個人道德自律的不同態度,不僅影響到歷史上這兩個商業社群經濟交往的社會模式上的上述差別,也導致了財富分配變動上的不同。在其它條件幾乎相同的條件下,那種以個人主義為文化基因的垂直結構的社會為那種無任何財富的個人上爬到富人的社會地位提供了大量機會。由於在這種個人主義文化信念的社會氛圍中,一個代理商的誠信與守諾往往與他的財富多寡成反比(「好人不得好報」,「騙子發橫財」),那些無財產的個人更有可能攫取可能獲得的租金,儘管這些租金可能是通過不守信和欺詐行為而來。在一個講誠信的集體主義「水平」社會中,情形恰好相反。因為在講誠信的商業體系中,一個商人守諾履約的態度和誠信的聲譽與他的財富多寡成正相關關係,那些無財富的人更無可能攫取在有個人主義文化信念的商業體系中他們所可能獲取的「租金」。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在自私、不講誠信和不講道德的商業文化中,社會內部的結構、制序和組織變遷的張力(strains)較小;而講求誠信和道德的集體主義社會內部制序、結構和組織變遷的張力較大。因此,一個講誠信道德的集體主義社會多是一個較穩定的靜滯社會,而不講誠信道德的個人主義社會會是一個較容易變遷的動態社會。此外,不講誠信道德的個人主義社會會更促使無財富的個人奮發去探尋更多的尋租(rent-seeking)機會,因而家族地位和財富的繼承變得不太重要了;而由於在講誠信道德的集體或社群主義社會中家族和個人的社會地位以及財富繼承尤為重要,這也不鼓勵人們去積極地探尋更多的商業機會。上帝似乎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縱容甚至獎勵那些不講誠信道德的惡人?── 這顯然有違傳統中國人們心目中的「功過格」(參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的《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9),這也似乎與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公共政策學院的政治社會學家羅伯特‧阿克斯羅德(Robert Axelrod)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對「重複『囚犯困境』博弈」所做的曾引起西方學界廣泛關注的三次實驗的結果(「儘管有自私基因支配,好人仍得好報」)不相符。10
  第三,如果把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考慮進來,就會發現,隨著遠程貿易尤其是跨社會、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