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出口退税“全退”产品酝…
祝“全球年龄最大博主”…
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健身…
国家体育“全民健身日”…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最新热门    
 
“全盘西化”Vs“中国本位”——试论1930年代中国关于文化建设路向的论战

时间:2009-8-8 16:51:49  来源:不详
以为「西洋甚么都好中国甚么都要不得」的观点犯了一种很重大的嫌疑,就是:他们似乎对于西洋和中国的文化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深确的了解。从实践上来看,第一,张熙若认为「全盘西化」难以实行。因为「西洋」二字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东西。除过自然科学,工业,许多学术,及思想方法外,属于所谓社会科学范围以内的事情,就是西洋,也是矛盾冲突的,没有确定的标准,不易仿效的。既然没有「铁板一块」的「西洋」,那么,仿效哪个「西洋」呢?第二,张熙若坚决反对「全盘西化」论者对民族认同和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张熙若强调,「民族的自尊心是不应该打倒的,民族的自尊心是不应该动摇的。」「全盘西化」论者轻易地否定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文化,恐怕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连学习西方的勇气也丧失了。自大心是不可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却是绝对离开不了的,盲目的保守固然危险,随便乱化也是笑话。一个民族的历史有时是要那长期的眼光去看的,一时的不如人不能证明是永久的劣败。40

  梁实秋主张「更深刻更广泛地西化」,但反对「全盘西化」。他说,「全盘西化」是一个不幸的笼统名词,因为似乎是认定中国文化毫无保存价值,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若把文化分析成若干部门,我们就可发现:(1)有中国优于西洋者;(2)有西洋优于中国者;(3)有不必强分优劣而可并存者;(4)此外更有中西俱不高明而尚有待改进者。不过,话又说回来,梁实秋对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并不看重,也没有兴趣去进行严格的分梳和真正的继承。他笼统地说:「我可以挑刺地说,中国文化里有甚么东西可以值得令我们夸耀于西方?中国此时此地有甚么需要是西洋文化所不能供给,或不能作为参考?」如何「充实人民的生活」,如何「发展国民的生计」,如何「争取民族的生存」,没有一样不可效法西人,没有一样我们能够完全抛开西方的成规而另外创造出新的办法来的,我们不能超越西洋文化的现阶段而另外创造出更高的文化来,我们的道路仅仅是「急起直追」。41

4 其他反对者

  贺麟反对「被动」地「西化」或「全盘西化」之说,主张「张扬民族文化精神」又「得西洋文化体用之全」的「化西」工作。他尤其强调,「全盘西化」论者强调的「全盘西化」往往指的是「全盘科学化」,而「全盘科学化」不得谓为「全盘西化」,科学是人类的公产,即使其原本来自西洋文化,也不过是西洋文化的一部分。他认为,我仅主张对于各种理论之体与用,之全套,之源源本本,加以深刻彻底了解,而自己批评地创立适合民族生存时代需要之政治方案。此种方案乃基于西洋文化之透彻把握。民族精神之创进发扬,似不能谓之西化,更不能谓之全盘西化。且持数量的全盘西化之说,事实上理论上似均有困难。要想把西洋文化中一切的一切全盘都移植到中国来,要想将中国文化一切的一切都加以西洋化,事实上也不可能,恐怕也不必需。而且假如全盘西化后,中国民族失掉其民族精神,文化上中国沦为异族文化之奴隶,这当非提倡全盘西化之本意。但假如中国人有选择和创造的能力,与西洋文化接触后,中国文化愈益发展,民族精神愈益发扬,这不能算是西洋化中国,只能说是中国化外来的一切文化。所以我根本反对被动的「西化」,而赞成主动的「化西」,所谓「化西」,即是主动地自觉地吸收融化,超越扬弃西洋现在已有的文化。但须知道这种「化西」的工作,是建筑在深刻彻底了解西洋各部门文化的整套的体用之全上面。固然,我承认中国一切学术文化工作,都应该科学化,受科学的洗礼。但「全盘科学化」不得谓为「全盘西化」。一则科学乃人类的公产,二则科学仅是西洋文化的一部分。42

  叶青对「全盘西化论」给予了最猛烈的抨击。他认为「全盘西化论」是「思想界投降帝国主义论,是文化的殖民地化论」,从而给「全盘西化论」予以全然否定。叶青把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夺我们的市场」,欧美是也,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第二类是「夺我们的土地」,日本是也,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第三类是「夺我们的精神(人心)」,「全盘西化派」是也,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比较得失,叶青认为第三派「最凶猛」。叶青把胡适、陈序经、梁实秋等看作是「全盘西化派」的代表。「全盘西化派」主张「模仿」,否认「创造」,胡适公然认为「模仿就是创造」、陈序经也认为「全盘西化」即是「全盘模仿」,梁实秋诋「创造」为「夸大狂」。叶青认为他们讲的并不是「文化启蒙」,而是「文化投降」。指认他们为「帝国主义的洋奴买办」。叶青主张后进国在文化上要赶超先进国,只有「从历史的尖端出发」,即抛弃「西洋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43叶青对西洋文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有失辨证唯物论的批判锋芒,涵有明显的文化虚无主义之意。

(二)对「中国本位」的批评

 1 「西化派」的批评

  「西化派」对「中国本位」的批评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现在的的人说「折衷」,说「中国本位」,都是空谈。此时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努力接受这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它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若我们自命做领袖的人也空谈折衷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缺而已。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是最可玩味的真理。我们不妨拼命走极端,文化的惰性自然会把我们拖向折衷调和上去的。44

  第二,「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新式化装,也正是今日一般反动空气的最时髦的表现。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不认识文化变动的性质。文化本身是保守的。凡两种不同文化接触时,进步的文化可以摧陷落后的文化的保守性与抵抗力的一部分。其被摧陷的多少,其抵抗力的强弱,都和该文化的自身适用价值成比例;最不适用的,抵抗力最弱,被淘汰也最快,被摧陷的成分也最多。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文化变动过程中,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标准可以用来指导整个文化各方面的选择去取,「本位派」梦想的「科学方法」是不存在的。文化激烈变动终有一个大限度,就是终不能根本扫灭那固有文化的根本保守性,这就是「本国本位」。至少一国「空间时间上的特殊性」是永能保存的。45

  第三,「西化派」反对「本位派」的「文化民族论」和「国家有机体论」,认为民族文化不等于国家,民族文化之兴起,不等于国家之强盛,同样,民族文化之衰亡,也不等于国家之衰亡。「本位派」以为只有保持住中国文化特色才足以立国,才足以与各国抗衡,是不合逻辑的误念。如果以我们十足的整个的旧文化不足与西方文化抗衡,保持了原来文化中的某部分反能以之退敌吗?并且文化之高低与国家之强弱不一定要有正比的关系。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文化高的民族被较不开化的民族征服的例子。至若目前中国所遇的情形,国既弱,而文化却又不如人,偏妄想籍保持旧有文化来维护民族生命,很明显的只是一种欺人欺己之谈。为讲邦国主义(Nationalism),为激发国民的自信心,不一定必须主张保持原有文化。这是两回事。一方面彻底采取西来文化,一方面也可以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力。日本简直就正在这样干。46

  第四,「本位派」叫嚷中国应该「创造新文化」,这一类的话如果不完全是没有意识的最多也不过是犯了夜郎的夸大狂。处在今日,步人的后尘尚望不及影子,还提甚么「并驾」,甚么「齐驱」,甚么成为「一支最强最劲的生力军」。即使这是将来可能的,然而我们现在也不能必存这种期望。在今日整个中国的被人骑在了脖子上面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却偏想对世界文化有甚么「最珍贵的贡献」。真成了最无聊的compensation。国人的毛病乃是袭取皮毛,并非是全都盲从。现在「洋化」只嫌不够深刻不够广泛,离「反客为主」的地步还远得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在此时此地发生,是最不合于「此时此地的需要」。47

  第五,「本位派」所谓的「中国本位」等于「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而「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又等于「充实人民的生活,发展国民的生计,争取民族的生存。」这就等于取消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而代之以「二民主义」的独裁文化。「本位派」在顾及「此地」的需要下,不主张「全盘承受」资本主义文化,也不主张「全盘承受」社会主义文化。「本位派」已经明白表示「反帝」,也明白表示不能模仿苏俄。「本位派」的结论是:可以承受资本主义文化,而不承受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可以承受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承受到共产主义阶段。「中国本位文化」之较为简单浅显的解释为:不同于德、意的,中国的,「独裁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文化。更较简单浅显的解释为:「二民主义」的文化。48

  第六,民族本位文化之根本上不易确定,并无法建设。任何民族的文化成分都是复杂的,民族本位文化无从认定。我们从血缘上、政治上来看,各民族显然有种分别,若从文化上看,就不能不说国际性多于民族性。中国固有的文化并非全是地道土产的,至少包含有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回教文化等外来成分,晚近又有西方文化。不独中国文化内涵复杂,就是西洋文化也就不一定是欧人或亚利安人的特产,西洋文化中的文字、宗教、阳历、计数字、罗盘针、火药、印刷、造纸等,都是外来的。49

2 「左翼文化」的批评

  「左翼文化」论者如嵇文甫、张闻天等对「文化中国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作了区别。嵇文甫把「中国本位文化论」看作是一种「文化投机」行为,认为「中国本位文化论」产生于一个时代的逆流中,它是在漂亮辞句的掩饰下,向这逆流暗送秋波的。它反对「全盘西化论」,同时又不是「国粹论」和「中体西用论」。尽管和「文化中国化论」很相似,但它宣称要创造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西洋现代的「新文化」,这个「第三种文化」和所谓「中国化」之不同,乃在于它的非世界性和非现实性。「文化中国化」乃是把世界性的文化「中国化」,这「化」了的东西,虽然带上些中国味道,但本质上仍是世界的。至于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却是中国所独有,和西洋文化有本质上的不同。换句话说,「本位派」只看见文化的民族性,却没有看见文化的世界性,他们不能把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在这一点上,他们比起「国粹论者」和「中体西用论者」,不见得进步多少。再者,「文化中国化」只是就现实所有的,中国民族正在吸收着的、世界性的文化,咀嚼消化,使这种文化在中国民族中发荣滋长,放出异样的光彩。它并没有像「中国文化本位论者」那样的野心和幻想,要超出古今中外,劈空另创造出一种「新文化」来。不过,嵇文甫还是肯定了「中国文化本位论」对「文化中国化」的催生作用。他认为「中国文化本位论」虽然缺少历史实践性,可是这恰像基督未出世以前,先有许多「假先知」出来作他的前驱一样,这个投机性的「中国文化本位论」也竟替现实的「中国化运动」作了一个预兆。50

  张闻天与胡适一样,也认为所谓「中国本位文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甚么本质区别,「中国本位文化」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新表现而已。所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也决不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本位文化」论者那样,只吸收外国的自然科学,来发展中国的物质文明。它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一切优良成果,不论是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文艺的。而「中国本位文化」论者,却正在以中国的陈旧的、保守的、落后的思想,反对外国先进的、革命的思想。外国文化的「中国化」,不是甚么「中国本位文化」,而是使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良的成果,服从于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需要,服从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需要。这即是以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实际,帮助解决中国的各种实际问题。这不但能够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提到更高的阶段,而且也将使它给世界文化以极大的贡献。51

3 声援者(「中国本位」的修正派)的批评

  声援「本位派」的有张东荪、吴景超、陈石泉、陈立夫、常燕生、刘絜敖、丁遥思、张申府等人,他们对「本位派」的观点在既支援,又有所保留的基础上又作了不同程度和角度的新的诠释和扩充。而这种诠释和扩充其实是对「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