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出口退税“全退”产品酝…
祝“全球年龄最大博主”…
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健身…
国家体育“全民健身日”…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最新热门    
 
“全盘西化”Vs“中国本位”——试论1930年代中国关于文化建设路向的论战

时间:2009-8-8 16:51:49  来源:不详
月15日。  
  19 参考胡适:〈文化的冲突〉,《中国基督教年鉴》1929年英文版。胡适对中日「西化」和「现代化」的分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胡适不再对日本「西化」和「现代化」的成就盲目推崇,对中日「西化」和「现代化」的优缺点开始进行冷静的比较性反思和分析。胡适区分中日西化和现代化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认为中国的西化和现代化是「自由主义的」、「长久暴露的」、「渐进的」、「自然而然的」、「政治优先的」;而日本的西化和现代化是「军国主义的」、「选择性的」、「中央统制型的」、「保护性的」、「经济优先的」。日式现代化的优点是「快速的」、「有秩序的、经济的、继续的、安定和有效的」。缺点是「对人民的严密控制」和「对传统的严加保护」。中式现代化的优点是「自愿的」、「逐渐普及和同化的」、「完全民主化的」。缺点是「又缓慢又费力的」、「零落的」。参考胡适:〈中国和日本的西化〉和〈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前者见《美亚杂志》(1938年),第2卷第5期。后者系胡适应美国历史学会之邀于1939年12月29日在美国所做的演讲。均收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5册。
  20 参考陈序经:〈中国文化之出路〉,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1月15日。以及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21 参考穆超:〈再论「全盘西化」〉,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7月10日。
  22 参考张东荪:〈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正风》(1935年),第1卷第2期。  
  23 参考吴景超:〈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独立评论》(1935年),第139号。
  24 参考陈石泉:〈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向〉,天津《大公报》,1935年3月13-21日。
  25 参考陈立夫:〈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建设〉,《文化与社会》(1935年),第1卷第8期。  
  26 常燕生:〈我对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简单意见〉,《文化与教育》(1935年),第55期。
  27 太虚:〈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28 参考刘絜敖:〈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29 参考丁遥思:〈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文化批判》(1935年),第3卷第1期。  
  30 参考张申府:〈论中国化〉,重庆《战时文化》(1939年),第2卷第2期。
  31 李麦麦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原则,决定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原则。中国经济建设的原则,则决定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进程。」他认为现阶段「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就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建设」。参考〈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讨论〉(专栏),《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7期。  
  32 参考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4期。
  33 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4期。  
  34 王新命等十教授:〈我们的总答复〉(1935年),《文化建设》第1卷第8期。  
  35 参考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4期。  
  36 参考王新命:〈全盘西化论的错误〉,《晨报》,1935年4月3日。以及穆超:〈再论「全盘西化」〉,《民国日报》(广州),1934年7月10日。  
  37 参考洛甫(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和今后任务〉,《中国文化》(1940年),第2期。
  38 文化的「自然折衷」论的著名提出者是胡适,他在1935年3月发表在《独立评论》第142号的〈编辑后记〉里谈到: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它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我们不妨拼命地走极端,文化的惰性自然会把我们拖向折衷调和上去的。同年3月31日发表在《独立评论》第145号的文章〈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有一段话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清晰的表述:「中国旧文化的惰性实在大的可怕,我们正可以不必替『中国本位』担忧。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将来文化大变动的结晶品,当然是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那是毫无可疑的。」
  39 参考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12期。  
  40 参考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23期。  
  41 参考梁实秋:〈自信力与夸大狂〉,《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10期。  
  42 参考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43 参考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上海《申报》,1935年6月22日。  
  44 参考适之:〈编辑后记〉,《独立评论》(1935年),第142号。  
  45 参考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独立评论》(1935年),第145号。  
  46 参考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12期。
  47 参考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12期。以及参考梁实秋:〈自信力与夸大狂〉,《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10期。
  48 参考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23期。  
  49 参考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50 参考嵇文甫:〈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理论与现实》(1940年),第1卷第4期。  
  51 参考洛甫(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和今后任务〉,《中国文化》,1940年第2期。  
  52 参考吴景超:〈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独立评论》(1935年),第139号。  
  53 参考陈石泉:〈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向〉,天津《大公报》,1935年3月13-21日。  
  54 参考常燕生:〈我对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简单意见〉,《文化与教育》(1935年),第55期。
  55 参考刘絜敖:〈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56 参考丁遥思:〈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文化批判》(1935年),第3卷第1期。
  57 参考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58 参考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23期。  
  59 参考陈序经:〈从西化问题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信仰〉,《独立评论》(1935年),第149号。以及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辩护〉(1935年),《独立评论》第160号。
  60 参考严既澄:〈「我们的总答复」书后──向「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的十位起草者进一言〉,《大公报》(天津),1935年5月22-23日。  
  61 参考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62 参考胡适:〈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天津《大公报》1935年6月21日。  
  63 参考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天津《国闻周报》(1935年4月),第12卷第12期。  
  64 王新命等十教授:〈我们的总答复〉,《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8期。
  65 王新命等十教授:〈我们的总答复〉,《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8期。  
  66 参考刘絜敖:〈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9期。  
  67 王新命等十教授:〈我们的总答复〉,《文化建设》(1935年),第1卷第8期。
  68 参考陈序经:〈从西化问题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信仰〉,《独立评论》(1935年),第149号。  
  69 参考陈来:〈20世纪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李世涛主编:《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70 何谓「激进与保守」?余英时认为,激进与保守是相对于现状而言的,最简单地说,保守就是要维持现状,不要变;激进就是对现状不满意,要打破现状。要打破现状的人,我们常把他放在激进的一方面,要维持现状的人,我们把他放在保守的一方面。保守与激进都有不同的程度,在保守与激进之间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立场。从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来看,有保守的激进主义,如自由主义,有激进的激进主义,如民族虚无主义或文化虚无主义;也有激进的保守主义,如复古主义或原教旨主义,保守的保守主义,如「中国本位论」。参考余英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李世涛主编:《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下同。  
  71 余英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14页。  
  72 余英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21页。  
  73 参考余英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  
  74 参考姜义华,陈炎:〈激进与保守:一段尚未完结的对话〉,以及姜义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政治保守主义〉,《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  
  75 参考陈来:〈20世纪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297页。  
  76 参考王元化,李辉:〈对于五四的再认识答客问〉,《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273页。
  77 参考张灏:〈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知识份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第42页。
  78 许纪霖认为,当我们将「保守主义」作为分析工具,用来具体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各个层面的现象时,必须将文化上的保守主义与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严格分开,因为它们各自所凭借的座标是不同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