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最新热门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

时间:2009-9-13 16:42:50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意识形态化;第三种诗学形态


  〔论文摘要〕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现实主义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文学术语,在它的产生和生长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内涵。这个术语传入中国,浸染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当然也影响到中国现代诗学。中国现代诗学对它的引进有其自身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是基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因素。引进以后,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逐渐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现实主义”是否与诗歌有缘,到今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仍有人提出疑问,但在现代诗学中它作为一种主要甚至在某些时候是独尊的诗学形态确实存在。
  
  (一)
  
  现实主义作为哲学术语,在西方中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就文学上来说,欧洲19世纪20年代以前文学批评界尚未出现这个术语。最初出现“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是在1821年一篇佚名文章《十九世纪的墨丘利》中,但它的意义仅限于“模仿说”的范畴。“现实主义”概念在西方流行于19世纪50年代。1857年,艺术史家尚弗勒里出版了一本名叫《现实主义》的文集,其序言称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创始人,此后“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被人广泛运用。在19世纪后半期,恩格斯也在论文艺的时候使用了“现实主义”这一概念。1859年,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1888年,在《致玛·哈克奈斯》一信中他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这是针对玛·哈克奈斯的小说《城市姑娘》而言的。后来,高尔基也对现实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对于人类和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真实的赤裸裸地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2〕卢卡奇、加洛蒂还提出了“大现实主义”和“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概念。〔3〕
  从西方现实主义概念的产生过程来看,现实主义最初是与西方叙事文学的模仿理念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在巴尔扎克时期就与描写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和批判性相结合了,现实主义也作为一种创作倾向和创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