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与西方…
西方画家笔下的几个世纪…
西方人怎么看中国人呢!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西方媒体这样报道512纪…
中国为何难以照搬西方?
深信星座与五行的西方名…
从西方科学谈易经
东西南北话装修色彩
最新热门    
 
从东西方视角看教育与幸福

时间:2009-10-16 19:30:11  来源:不详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3 ]
        在《中庸》的卷首语中, “道”是人自我修养的准则。高尔特指出: “道并不是放纵人性, 而是从人的实践出发进行自我修养, 致达人性与天命的和谐。这就是教育。”[ 4 ]换句话来说, 教育是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养的手段,是协调人性与天命的方法。一个人只有以仁道来改善自我, 才能完善自我, 最终实现政治抱负。
        “道”在《论语》和《孟子》中作为诠释孔孟之道意义最为重大的关键词, 出现了无数次。在《论语》中, 孔子认为“道”是天命与人性的统一, 总是与人性和美德联系在一起。仁爱、正直、适度、学问这样的理念贯穿《论语》全文。在有关人性与学习的问题上, 孔子主张通过自我教育来达到人性的完善。同样,孟子也认为自我教育不但能使人性美好真实,而且能让人致达贤者乃至圣人的境界, 并进一步提出了修养自身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本性,“尽其心者, 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天矣”[ 5 ] 。在个人修养的问题上,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学习是了解人性的必要元素, 是个人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方法而非谋生的实际手段。
        孔子和孟子的理论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仁” (仁政) , 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原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都强调学习和教育在达到理想社会中的作用。孟子认为贤明的君主能使人民富足, 而优良的教育使人民有稳固的信念。《大学》以“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为开头, 认为教育能使人民拥有美德并不断更新自己。
        《大学》开篇简洁明了地阐释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总的来说, 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都认为教育是人类完善自我、追求社会政治和谐的必要手段。首先完善自我,然后才能实现政治抱负。
        探讨了东方的教育理念。接下来, 作者从个人与政治目标视角讨论西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
        首先, 西方唯心主义的奠基人柏拉图尝试解决一些形而上或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人类经验的本质是什么? 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知识和人类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 ] 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以著名的“洞穴寓言”呈现了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 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
        让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比作下述情形⋯⋯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 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量。如果联想从地穴到可知世界、瞑想看见灵魂上升, 你就领会对了我的这一解释了。无论如何, 我觉得在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