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诈榨结合? 寺庙的文化产…
第3届山东文博会闭幕 千…
曲径通忧? 文化产业开发…
曲径通忧? 文化产业开发…
曲径通忧? 文化产业开发…
浅谈文化的另一种发现与…
汉王科技被起诉 电子书…
中国文化产业“家底”大…
海南发改委官员:文化产…
非遗产业化如何避免山寨…
最新热门    
 
论产业化时代的精神文化生产

时间:2010-10-8 11:48:55  来源:不详
而稳定性大,不易交流;精神文化因为深藏于文化系统核心,规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因而最为保守,较难交流和改变。}} fsl (}s)庞朴的这种分法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成基本对应关系:即物质文化对应于经济基础,制度行为文化对应于上层建筑国家机器政策法规,精神文化对应于意识形态。庞朴的广义文化观把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看作文化,是一种大文化概念。目前社会主流话语广泛使用的是狭义文化概念,指的是精神文化。故所谓文化生产,就其本质内核来说是精神生产。电影电视中优秀的剧作文本,歌坛中动人心弦的旋律和唱词,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意境的点化和设计,文艺作品、科学读物、学术著作等是电影产业、音像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业、出版业的原创、起点、基础和核心部分。文化产业向消费主体提供的是精神享受和情绪快感,主要属“体验性消费”,辅以“服务性消费”。人类消费的历史进程大致如下:近代工业文明及此前的农业文明社会,其消费方式是“物质性消费”,辅以“服务性消费”;后工业文明即产业化时代,则逐渐过渡到“服务性消费”与“体验性消费”相结合。尤其是“体验性消费”,集中而突出地体现在当代文化产品的消费上,以追求精神满足、审美快感和人生完善为消费宗旨。
    而“文化产业”一词衍生于“文化工业”( Cultureindustry)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姆和阿尔多诺于1}年提出的概念。[6}指的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出现的一种凭借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大规模复制和传播光碟、拷贝、书籍、报刊、人造景观等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文化工业遵从资本法则,按市场规律运作,既能为投资者带来巨额利润,又起着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可能是国人始终无法将“文化”作为精神存在物,同浓烟滚滚的工业制造业相联系,于婉转意会之间选择了“文化产业”而扬弃了“文化工业”,这也切合国情,也贴近时代,且与“电子产业”、“信息产业”等措词匹配,遂取代旧有的“文化事业”措词,并使之流行于当代主流话语中。
    其实,把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活动也看成是“生产”,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一个伟大建树。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是“全部生产运动的感性表现”,“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7)(P1210)对于这一点,不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予以了批判继承,即使对马克思主义诸多辩难的东方后殖民主义批评家,例如当今印度的赛义德及其后的查克拉巴蒂等知名学者,也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称为“普遍主义的生产方式叙事”。[8)0
    把包括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在内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产物统称为“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生产”,首先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中国当代的精神文化发展印证了这一基本规律。对此,古代哲人以“衣食足然后知礼仪”、“饱暖求美善”等朴素的方式予以表述。生活富裕以后便讲究精神享受,已经成为当代国民的共识。

    人类精神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交织为一体”。生产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