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朝地方兵卒的糗事:讹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
咸同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
清代前期的中央关与地方
论湘军饷源与湖南地方财
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
张  杰清代科举世家与地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
钞晓鸿明清人的 奢靡 观
最新热门    
 
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

时间:2007-3-9 16:37:06  来源:不详
①⑨]。为此,他们恳请朝廷切实改行立宪,振刷精神,徐图挽救。另一方面,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沉重地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在地方督抚看来,消弭革命也唯有依靠立宪。面对海内外的革命风潮,程德全建议清政府不仅不必悔行宪政,反而应该“行宪政,融满汉,以安天下之心;开国会,导人才,以作徒薪之计”[②⑩]。端方则援引日本为例,主张迅速颁布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力,如此则“乱党煽惑愚氓之力,当不戢而自销”[②①]。这些都突出地反映了地方督抚在立宪问题上的阶级属性。 

地方督抚倡导立宪还与其个人的权力与地位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督抚的个人利益与清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如果没有清王朝,他们的权力也会化为乌有”[②②]。基于此,地方督抚最初与中央在立宪问题上是同心同德的。但随着清政府借预备立宪为名大行中央集权,积极收敛权力,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预备立宪作为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举措,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因此加强中央权力和统治力度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以亲贵为核心的清中央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却并不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本民族的狭隘利益出发,借机收敛权力,极力压制地方。早在官制改革中,就曾有人提出模仿明治维新中的削藩,将地方的财权、兵权一律收归中央。1908年,清廷将最具实力的汉族大员袁世凯开缺回籍,随后便在中央设立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企图收回地方的财政权。1910年又由军咨府派参谋官到各地督理军务,将目光瞄准督抚的兵权。清廷借预备立宪为名,以剥夺汉族督抚权力为急务,必然会引起汉族督抚的强烈反对,此时,君主立宪论便成了督抚手中的一张王牌。首先发难的是岑春煊,1907年他曾建议清政府设立上下议院“齐一督抚之心志”,即“寓下议院之制于都察院,以考核督抚,而令各督抚于年终派员来京会议于资政院、都察院,以讲求实政,而渐谋划一之法”[②③]。名义上设议院以监督督抚,但联系到此前官制改革中出现的中央集权的苗头,岑春煊的建议实际上是为了保住督抚作为一省行政长官的权力。如果说岑的用意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设立责任内阁,则将矛头直指中央。他首先指出,政府行为必须受到议院的监督,而今天国会未开,监察机关尚不具备,“为目前政府计,欲集权必先自负责任始,欲负责任,必自组织内阁始”[②④],希望通过责任内阁与亲贵抗衡,防止中央权力过分膨胀,用意再明显不过。以锡良为首的十八省督抚要求缩短国会召开年限,虽主要出自忧国之心,但也隐含有联合起来与中央抗衡的意味,这一点当时人看得很清楚:“此次缩改国会年限之动机,盖有远因有近因也,其远因则因近年中央集权事事掣督抚之肘,督抚之不慊于中央之所为非一日矣,中央地方意见既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