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新中国第一支公安中央纵
史海钩沉:中共历史上两
唐宋以来:中国历代中央
原央视台长:《雍正王朝
廖承志:“五一节快到了
胡耀邦最苦闷之时:落选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解放军女兵回忆:和中央
最新热门    
 
清末中央教育会述论

时间:2007-3-9 16:38:14  来源:不详
同,会长张謇的开会词表达的却是另一种声音:“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有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然后得与竞争之会,而教育尤为各种政策之根本……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中国兴学以来,形式或有已告成立者,但精神之病日深,成为国家前途的大隐患。所谓精神之病,“大抵根于旧日之遗传,或沿科举之积习,或为社会之颓风,或征兆于家庭,或影响于政令”,其症状一为心理的私心,一为生理的惰力。在他看来,提倡国家主义教育与军国民主义教育,去私心、去惰力以挽救民族危亡,才是当务之急,也是兴办教育最迫切和最根本的任务。尽管他将国民主义和军国民主义比附于钦定教育宗旨的尚公、尚武,但一方面将尚公、尚武作为忠君、尊孔、尚实的根本,与官方的秩序解释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则强调不能空言宗旨,须谋种种提倡之方法,“有宗旨而无方法,其弊不过无效,若方法与宗旨相反,则适为救亡图强之障碍,或因教育政策反于时势之需求与反于国民之希望之故,激而生意外之变,此尤可为隐忧者矣”。(注:《中央教育会会长张謇开会词》,1911年7月21、22日《盛京时报》。 )其目标显然在于依据时势变化调整教育宗旨。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教育主张从会议的开幕之日起就南辕北辙,如果说学部和清廷主要注重新式教育量的扩张,教育界士绅则更加侧重于质的改变。前者以推行宪政巩固统治为目的,后者却旨在增强国民素质以拯救民族危亡。由于官绅对会议的期望不一,关注点不同,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尖锐的观念冲突与言词交锋。

  中央教育会章程及会议规则,均由学部拟订,并不反映教育界的公意。学部凭借有利地位,力图使会议表面上为荟萃全国教育界官绅,集思广益,实际上基本按照学部的意旨进行。与会代表构成比例的决定权掌握于学部,所定名单中,教育界势力明显偏弱。(注:《学部奏准设立中央教育会并拟具章程折并章程》(《教育杂志》第3年第6期,1911年7月5日)中所附中央教育会章程的第四条“会员资格及人数”的规定,确定代表资格为十类:1.学部丞参及各司长、参事官、各局局长; 2.学部视学人员;3.学部直辖各学堂监督;4. 民政部内外厅丞及民治司司长;5.陆海军部军学司司长;6.京师督学局2人;7. 各省学务公所议长或议绅、教育总会会长、副会长,由提学使推举1—2人;8.各省学务公所科长及省视学,由提学使遴派1人;9. 各省两级师范及中学堂之监督教员、两等小学堂长,由提学使遴派2人;10.著有学识或富于教育经验者,由学部酌派30人。其中纯属政府官僚者为1、2、4、5、6、8等六类,而学部及各省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