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凌迟处死明朝太监刘瑾—
最新热门    
 
由故训以明理义 ——戴震哲学方法论思想的新阐释

时间:2007-3-9 17:11:25  来源:不详
二、戴震哲学方法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积极意义

    顾炎武倡导以经学代替理学、由训诂以明义理,开一代风气,其主要目的在于反对明末以来的空疏学风。顾炎武批评明末士人游谈无根,使得学术界一反明末空疏学风,脚踏实地地做学问,这个“根”仿佛就是训诂考据,实际并非那么简单,它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思想要有学术根柢,二是思想要根源于现实问题。顾炎武虽然不专门阐发其义理思想,但其训诂考据之学中无不贯穿了他对现实的关注。他本人也没有以考据方法去建立一门义理之学,当时考据之学与义理之学之间的张力也并不突出;乾嘉时期,考据之风大盛,使得两者之间的张力凸显,成为学术界的核心问题之一。戴震最终以考据学方法来建立义理之学,从哲学史的角度说,主要是解决义理与考据关系的问题,迎接考据学家的挑战。

“由故训以明理义”是清代中期哲学的重要转向之一,它与宋儒“摆落训诂,直寻义理”的哲学方法论正好相反,这意味着哲学的创立由对经典主观的体证转向客观的分析。宋儒在依据原典创立哲学体系过程中,并非把儒家经典当作一客观的对象,而是把它们当作一活生生的存在,正是在这一涌动的生命之流中,宋儒去体悟、去证明他们“自家体贴出来”的义理之学。

朱熹是宋儒中最具知识主义倾向的哲学家,朱熹在文献考证、辨伪、校勘学方面有巨大的建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朱熹重视训诂、文献考证及有关学科。实际上,朱熹视文字、音韵为治经之末,无碍大局。他说:“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茹得其大者,多不留意。”[9]文献考证,在朱熹看来是末流工夫,甚至被他排斥在读书求知格物穷理之外。考证对于他来说,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业余爱好,他说:“若论为学,考证已是末流,……却且收拾身心向里做些工夫。”[10]又说:“读书玩理外,考证又是一种工夫,所得无几,而费力不少。向来偶自好之,固是一病,然亦不可谓无助。”[11]这说明,在朱子学术系统中,训诂、考证几乎没有什么地位,若有地位,也只是服务于义理,因此,朱子把考证放在义理允许的范围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