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原央视台长:《雍正王朝
中原王朝的统一战争:北
239年的君主制终结 贾南
十世而斩:尼泊尔沙阿王
清王朝“战痘”300年:
北宋王朝的四大“足球明
两个即将灭亡王朝的对话
李自成曾祭黄帝:吾推翻
密云行宫与清王朝对白龙
大战略是清王朝历史命运
最新热门    
 
清王朝 借师助剿 探析

时间:2007-3-9 17:20:26  来源:不详
调勾结、作,甚至认为从此清王朝就“完全成为洋人驯服的奴才”,显然是不符事实的,过于简单化的结论。实际上,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并不这样简单,清王朝统治集团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全屈服。在“师助剿”过程中,双方是勾结与矛盾并存,只不过当时勾结在一定时限和地区内占主流而已。但决不能只看到勾结而看不到矛盾的一。事实上清廷在做出“师助剿”决策的过程中,一些官绅早已指出双方已经和可能出现的矛盾;决策实施过程中,又一度使矛盾相当激化。 

早在中外《北京条约》签定后,丰十年十月间,俄、法等国即表示愿资助*、训练清军,甚至愿意出兵协助进攻太平军。对如此殷勤的态度,清廷上下程度不同地有所疑虑、戒备。俄、法等国要求一提出,清廷遂征求江、浙各省都抚意见,漕运总督袁甲三和两江总督曾国藩“皆以助剿一举,有害无利”复奏,只有江苏巡抚薛焕“谓利在速办,久恐生变”(8)。清廷权衡轻重,遂浸其议。决定“师助剿”后,决策者仍程度不同地表示隐忧。清廷认为:“洋人之在沪者,恐不足恃,其与我和好究竟唯利是图,一有事机吃紧之时,往往坐观成败,若欲少籍其力,必至要结多方,有情理所断不能从之处”(9)奕訢对中外军队的差距表示可虑。曾国藩则对列强助剿“功成之后,每多意外要求”(10)担忧,表示“洋兵以助守上海,共保华洋之人财则可,洋兵以助剿苏州,代复中国之疆土,则不可”(11)。同治元年五月,华尔的洋枪队在青浦、嘉定两城难以抵挡太平军的进攻,遂将两城焚毁,扬言调印度兵助剿。清廷对此颇感不安。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担心“外国兵入内地攻剿,不特得一处代守一处,足为中国腹心之患;即得一处焚毁一处,如嘉定、青浦二城,亦实为地方疮痍之灾。东南蹂躏不堪,何可再受外兵之扰?”“且恐守以西兵,运掉不能由我,为患曷可胜言!”(1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