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原央视台长:《雍正王朝
中原王朝的统一战争:北
239年的君主制终结 贾南
十世而斩:尼泊尔沙阿王
清王朝“战痘”300年:
北宋王朝的四大“足球明
两个即将灭亡王朝的对话
李自成曾祭黄帝:吾推翻
密云行宫与清王朝对白龙
大战略是清王朝历史命运
最新热门    
 
清王朝 借师助剿 探析

时间:2007-3-9 17:20:26  来源:不详
前线领兵将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是等既对增加印兵一事不甚相信,也对“师助剿”疑虑加深。曾国藩明确建议清廷,对侵略者此举应“申大义以谢之,陈利害以劝之”。他解释说:“中国之寇盗,其初本中国之赤子。中国之精兵,自足平中国之小丑。姑无论本年春夏连二十城,长江上下肃清三千馀里,发逆无能久之理,吴越有可复之机。即使事机未顺,贼焰未衰,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在皇上有自强之道,不因艰虞而求助于海邦;在臣等有当尽之职,岂轻兵而诒讥于后世。此所谓申大义以谢之也。”随之又进一步指出:“英国若征印度之兵,为报仇之役,多调则胜之不武,少调则不胜为笑。徒使印度军士,支领英国之饷银,蹂躏中国之土地。上不利于国主,下不利于英商。不如早议息兵,俾、沪免无穷之忧,即英法省无穷之费。此所谓陈利害以劝之也”(13)。此番言论,对清廷实力自不免有所吹嘘,但维护中国主权,不愿侵略者干涉内政,避免引起新的中外纠纷、丧失更多利权的思想却颇为明显。 

在“师助剿”过程中,列强想出师之名,攫取更多利权;清廷则既想利用列强的兵力,又不想失掉更多利权。因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师助剿”不可能是长期的、稳定的,而只能是清廷一再申明的:“一时权宜之计”(14)。这种权宜之计,在具体筹划和执行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一是师助剿仅限于上海、宁波及其周围地区。曾国藩当时答复苏州士绅要求师助剿的函中明确指出:“宁波、上海皆通商码头,洋人与我同其利害,自当共争而共守之;苏、常、金陵本非通商子口,兵助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目前权宜之计,祗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