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美国《生活》杂志:内战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最新热门    
 
美国中国近代史观的展现及其他

时间:2007-3-9 17:25:54  来源:不详
(1)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即中国的)而不是外部的(即西方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2)把中国按“横向”分解为区域、省、州、县与城市,以展开区域与地方历史的研究;(3)把中国社会再按“纵向”分解为若干不同阶层,推动较下层社会历史(包括民间与非民间历史)的撰写;(4)热情欢迎历史学以外诸学科(主要是社会科学,但也不限于此)中已形成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巧,并力求把它们和历史分析结合起来[2]。确切地说,上述四点远不能建构起一个完整和严密的方法论体系,只能算是在反思层面上提出的研究取向的导引。虽然柯文本意是想摆脱“西方中心观”框架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并追求历史的独特性和真实性,但关键是柯文所依托的价值标准和话语体系,毕竟还是源于西方。尽管在西方的知识体系支持下,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历史的独特一面,但这能否接近中国历史真实始终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主题。或许正是受柯文的研究以及困惑的启发,所谓比较史学的研究模式日渐兴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美籍华裔学者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8]一书,正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比较研究方法,即一方面用欧洲的经验来评价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则用中国的经验来评价欧洲。通过互为主体,得出新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从“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再到世纪末的比较史学,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激烈的反思过程中趋于成熟。如果说这几种模式各有所取的话,那就是,“西方中心观”在于其所建构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和“传统—近代”的分析框架;“中国中心观”在于其所导引的研究取向;而比较史学则在于其方法论的运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