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谭嗣同就义 老百姓为何
谭嗣同 合同志以讲明心
百年谭嗣同研究的回顾与
谭嗣同民权观新探
《满江红》读《谭嗣同全
谭嗣同
最新热门    
 
谭嗣同认识论思想中的矛盾及其唯心主义归宿

时间:2007-3-9 17:37:22  来源:不详
所谓“转业识而成智彗”,是佛教唯识宗主张的通过特殊的修行转有漏(有烦恼)的八识为无漏(无烦恼)的八识而得到智慧以领悟佛教真理的学说。“一多相容”是说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并无本质差别,“一即多,多即一”,一为多相容无碍。“三世一时”是说世界在时间上并无先后的差别,过去、现在、未来都包括在此时的一念中。谭嗣同接受了这些佛教学说,认为“一多相容”、“三世一时”是固然的真理,而人们之所以不能认识这种真理,是由于“历劫之业力障翳深厚”,智慧为对待之分别所瞒。只有“不以眼见,不以耳闻,不以鼻嗅,不以舌尝,不以身触,乃至不以心思”,才能“离诸分别”而达到“大圆镜智”,即“转业识而成智慧”,然后才能领悟“一多相容”、“三世一时”的真理。

  为了融合儒佛,实际上是以佛解儒,谭嗣同认为《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过程,以及孔子自述为学的经历,都是佛教唯识宗的“转识成智”的过程(谭嗣同:《仁学》。)。在他看来,“转识成智”是儒佛相同、圣凡相同的。而“转识成智”不仅要排除正常的感性经验,而且要排除正常的理性思维。只有排除了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才能“转识成智”,从而领悟“一多相容”、“三世一时”的真理。“转识成智”本来是佛教主张的通过特定的修行以领悟佛教真理的方法。谭嗣同也强调只有“转识成智”才能达到“一多相容”、“三世一时”这样的所谓“天地万物自然而固然之真理”,可见他在认识论上完全陷入了佛教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网罗,而背离了对现实世界的正常的认识路线。

  第三,谭嗣同贱视和排斥实践,明确提出“吾贵知,不贵行也。”(谭嗣同:《仁学》。)在他看来,知是属于灵魂之事,行是属于体魄之事;知是无限、无穷的,行是有限有穷的;行不能达到知,真知则必能行;具体的实践实事,不及空言之精理。所以他虽然认为“教”是“求知之方”,但教主教徒,则是以空言说教为教,而根本无暇顾及行不行这种属于体魄之事,由此也可证明,“知之与行,孰为贵而孰为贱”了(谭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