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最新热门    
 
论孙中山晚年的儒学观

时间:2007-3-9 17:41:36  来源:不详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页。)但是,戴季陶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一书中,却将上述记述歪曲为,1924年,一个俄国革命家去广东问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基础是什么,孙回答说:“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那人不明白,又问一次,孙仍以这种话去答复(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见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第602页。)。上面两则记述,为同一件事,戴氏未参加桂林谈话,时间也弄错了;他用这种编造去论证其所谓孙中山继承“道统”的理论,所以是不可信的。

  戴季陶说孙中山思想“完全是中国正统思想,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民生哲学”,实在过于武断,而孙中山对马林说的话,即强调他是自孔子以来改革家的直接继承者,将对传统的继承定位在改革上,却大体上是可信的。立足于变革孙中山还将他的革命与日本明治维新接轨,认为“日本维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中国革命是日本维新的第二步。中国革命同日本维新实在是一个意义。”(《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65页。)对于一个长期居留日本,与明治维新志士有深交的孙中山来说,维新以来采用“和魂洋才”(类似“中体西用”)理论的实践,自然有深刻印象,他充分了解文明的善果,同时也充分了解文明的恶果。如果说,19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