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
回眸:冯玉祥将军与抗日
晚清 新政 与同盟会“1
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
论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内部
论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在同
孙中山 大同盟 思想与同
同盟会及《民报》的渊源
同盟会之成立与革命派对
 晚清新政 与同盟会“1
最新热门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二题

时间:2007-3-9 17:43:34  来源:不详
熟悉的。当时他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华南地区的武装行动,正是慎重地比较了其间的利弊得失后作出的结论。当然,这不是说同盟会在这方面没有缺点。它的主要缺点是:在确定华南为重点后,对其他地区照顾不够。特别在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江苏、湖北、湖南的机关遭到很大的破坏。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地区的革命活动发展滞缓,处于缺乏领导的自流状态。这一点,同盟会本部是有责任的。1907年8月共进会的建立,就是因为一部分从长江流域各省来到东京、并同这一地区会党素有密切关系的同盟会会员,对孙中山“组织南路同盟为大本营,而于本部从不过问,殊不谓然。”(谭人凤:《石叟牌词叙录》,《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3期,第39页。)成立共进会的是非,这里暂且不论。他们的这种不满,确实是有一定理由的。

  甚至在1910年初发动广州新军起义时,还很难说同盟会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因为当时广东新军革命化的程度比湖北要高得多。何况起义的发动已如箭在弦上,欲罢不能了。

  到1911年初,情况已经有了变化。但同盟会并没有立刻相应地调整它的部署。几年来一直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华南,妨碍了他们清醒地对全局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灵活的反应。尽管他们对起义地点也作了反复的斟酌,但至少有两个估计是不恰当的:一是对在广州起义的有利条件估计得高了。广东新军第二标中的革命力量虽然保存了下来,但势力已很孤单,并已遭到清政府的很大疑忌,随时处在被严密监视的地位,难以大有作为。巡防营中一部分力量的响应,又很不可靠。以后事变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对湖北新军起义的巨大潜力估计不足,因而只把它看作一支“响应”之师,并没有给予更大的重视,也没有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加强领导。这对此后黎元洪得以顺利窃夺武昌首义的果实有直接的影响。当然,也要看到另外的一面:湖北新军中最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在1911年1月方才成立。“3月29日广东之败耗达来武汉,同志等更愤求速进。”(黄元吉:《湖北革命密〔秘〕密时组织暨辛亥起义真像战争实地之经过记》(抄件)。)这以后,文学社和共进会才实行联合。它们在湖北新军中的大发展也是1911年春天以后的事情。可见,广州“3·29”起义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半年后发生的武昌起义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前者为后者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这些都需要历史地看待,联系起来考察,不能过分地扬此抑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