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
略论马尾船政局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
常书红 辛亥革命前后满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
最新热门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思潮

时间:2007-3-9 17:43:55  来源:不详
7期)何以出现这种状况呢?中国社会土壤不好,生长不了西方的“良种”,这就如“虽有佳种,田野弗活弗长也;虽有佳实,场圃弗修弗植也;虽有良法,民德弗进弗行也”。这就是说,中国民智未开,人民接受不了西学。所以,国粹派认为首要任务不是介绍西学,而是开民智,“吾不进吾民德,修吾民习,而竞竞于则效,是犹蒙马之技而画虎之叽也。”怎样开民智呢?国粹派开出的药方是:提倡国粹。其云:“国粹者,道德之源泉,功业之归墟,文章之灵奥也。”(《国粹学报》第7期)这种逻辑推论,应该说有正确的一面。一定的文化需要一定的社会土壤做基础,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效也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文化水准的高低。但是,把门关起来,等国粹普及了,民智开化了,再去引进外来文化,就未免太片面了。历史发展到近代,世界已连成一片,任何民族文化的提高,都离不开相互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使本民族文化逐步发展和提高。国粹派先用国粹开民智,再去引进西学的设想太天真了。

  其三,国粹派虽没有公开批判西学,但在批判“欧化主义”的过程中“扬中抑西”,影响了西学的传播。《国粹学报》在发刊词中指责那些积极传播西学的人是“无识陋儒”,奉行奴隶主义。黄节在《国粹学报·叙》中声称:“国固吾国也,学即吾学也。海波沸腾,宇内士夫痛时事之日亟,以为中国之变,古未有其变,中国之学诚不足以救中国,于是醉心欧化,举一事革一弊,至于风俗习惯之各不相侔者,靡不惟东西之学说是依,慨为吾国固奴隶之国,而学固奴隶之学也。呜乎,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神州日报》的一篇社论也指出:“今欧美风潮,卷地东下,万马齐驱,有一日千里之势,而吾之所重者,又重彼而不在此,时趋所尚久,且视为固然。数十年后,必致人人以服从为义务,不知祖国为何物,爱国为何事。”(《东方杂志》1908年第4期)这些论述,一言以蔽之:西学淹没了中学。国粹派是从复兴中学的角度去批判“欧化主义”的。诚然,“欧化主义”在辛亥时期确实存在,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但当时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西方的民主*学说介绍得太多了,而是很不够。资产阶级的民主理论并没有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共和观念更没有深入人心,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没有充分利用西学这个思想武器去抨击封建的思想文化,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