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评洋务运动的企业体制
最新热门    
 
论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时间:2007-3-9 17:44:55  来源:不详
设备,多为过时和落后之物。对于这种状况,洋务派的首领们不仅很少取弥补的办法,还一味地吹捧这些人和事,把不少部门的技甚至行政管理大权交给他们。同时,又没有定出培养本国技、管理人才和发展生产技的措施和政策。这样的引进、使用、管理人才技的做法和方针,不具有自主自立的性质,而是一条半殖民地性质的引进人才技的道路。

  两种不同人才技引进的方法和道路,导中日两国在人材技上出现很大的反差。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各类技管理人才上,已开始逐步自给。据统计,1874年和1875年,明治政府聘请的外籍人员超过500人,到1880年便减少到237人。如铁路统,1874和1875年时,聘请的外籍人员是110多人,1883年便减到10人;铁路的管理和建设,分别于1879年和1883年,由日本人取代。1887年东京大学初建时,学校教师多为外籍人员,但到1886年帝国大学工科大学成立时,外籍教师则仅有4名,本国教师增至18名<转引自《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军事统的情况是:陆军“各种学校不复须外国教师”;海军“军政之经营不复顾问外国人”;造船业也是“日本技专任其工,不复外国人之助”<《开国五十年史》。>。人才的自立自主给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