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大跃进”时代中国科学
唐宋以来:中国历代中央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最新热门    
 
清代中期 以礼代理 说刍议

时间:2007-3-10 9:02:08  来源:不详
,思想家们基本上是用理来解释礼,或者礼、理互相诠释,这主要是根据“理”所具有的“条理”、“秩序”的内涵发展起来的。《荀子·礼论》又说:“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这就把礼抬到宇宙论的高度,认为礼不仅是人文秩序,也是宇宙秩序,但这一时期还没有象后来宋明理学那样,在本体论基础上,明确以体用关系来阐释礼、理关系。

在理学家那里,礼、理关系与前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在理学开山周敦颐那里表现得尚不十分明显,他说:“礼,理也;乐,和也。”(《周子通书·礼乐第十三》)这和《礼记》的说法大同小异。但在张载看来,礼就是理的外在体现,先有理然后才有礼。他说:“盖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张子语录下》)自二程拈出“天理”二字并以之为核心创建哲学体系之后,传统的礼、理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先秦两汉的哲学思想当中,所谓的理都是从条理逐渐引申而来,指不同人、不同物类之间所显现的差异与秩序,这是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来讲“理”的,而在二程那里,特别是在程颐那里,所谓的理,万物惟有一理,这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理”的,正是从这个角度,程颢自负地说“天理”二字是他自家体贴出来的。由此,程朱理学中所探讨的礼、理关系,自然而然就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比如,朱熹就说:“礼即理也,但谓之理,则疑若未有形迹之可言。制而为礼,则有品节文章之可见矣。”(《朱文公文集》,卷六十,《答曾择之》)又说:“这个礼,是那天理节文,教人有准则处。”(《朱子语类》,卷四十一)心学也不例外,王阳明说:“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传习录上》)也就是说,礼是制度节文,理是根本原则,礼是理的外在体现,这就明确以体用关系来讲礼、理关系了。

理学所探讨的礼、理关系不仅仅与本体论有关,而且还与人性论有密切的联系。按照理学“理一分殊”的说法,从本体上说,人与万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理;但从现象上说,因为禀气的不同,人与其他万物各不相同,只有人才能够通过存理灭欲的修养方法,对理有所觉解与体认,最终恢复至善的本性,而这一过程正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向人的本质回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认天理的过程就是克除私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