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胡耀邦批示为电影《代理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清代雍正朝的文字狱和“
再观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
最新热门    
 
清代理学中坚——论桐城派与清代理学

时间:2007-3-10 9:02:28  来源:不详
历史上文化并不发达、地理环境平庸无奇的地方,在编撰方志时往往尽力网罗屈指可数的地方名人,发掘本地似可圈点的风景名胜,并将两者用因果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事实上,将地方学术文化的兴盛与地理环境相联系是方志编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用这样普遍性的一种观点难以有说服力地解释学术影响及于全国的桐城派的兴起。

     从扩展开来的意义看,区域因素对地方学术文化派别形成的影响,不应只局限于对某一特定地理空间的理解。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学术派别可能会独树一帜,但绝不会扩展为影响追随者众多的、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派别。地理环境虽然对文化派别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但本文于此更强调的是特定区域为某一学术派别的扩展所提供的区域关系纽带。具体到本文所论述的主体,可以表述为:在康熙至嘉庆初年,以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为代表的一批桐城籍古文家,以桐城为关系纽带,前后传承,互相呼应,使桐城派的影响逐渐扩大。因桐城这一特定区域而产生的各种人际关系,如同乡关系、亲缘关系、师生关系、学友关系使桐城派成员遍及全国众多省份,为桐城派突破区域局限,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奠定了组织上的基础。

     考察桐城派的三位主要奠基者,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成名抑或相交相识均不在桐城。方苞曾说:“苞先世家桐城,明季,曾大父副使公以避寇乱,之秣陵,遂充居焉。”[3]可见,方苞只是籍贯桐城。刘大櫆始得文名,缘于在北京得到同乡前辈方苞的赏识。姚鼐的后半生主要在书院讲学,讲学的地点都与桐城无缘。虽然如此,桐城却是他们关系纽带的连接点,《清史稿·姚鼐传》在论及桐城派成派过程时说:“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洁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诀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4]从这段叙述可以看出:“桐城”确实为清代古文一派的成派提供了区域纽带的重要作用。刘大櫆藉桐城同乡关系得以在京城拜识方苞,姚鼐受教于刘大櫆则是得益于伯父姚范与同邑刘大櫆之间的关系。也许是历史的偶然,三个前后相继的古文大家都是桐城藉,正是这种外在的偶然性联系引起了世人的注意,故“三人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