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花子”的世界:明清时
勇猛的契丹民族是怎样 
同治帝病患 花柳
最新热门    
 
花样 年华

时间:2007-3-10 10:31:45  来源:不详
发了财都走了。当兵毕竟是一种颇具风险的“职业”,有了钱当然尽快离开的好。让士兵能吃苦,而且甘于吃苦,这就是基督教的好处。 

  第三,冯玉祥解释的基督精神就是勇敢和乐于牺牲。冯玉祥认为,要学习基督为救世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信仰基督的军人,应该报定耶稣“只能杀我身体,不能杀我灵魂的人不要怕他”的信念,勇于冲锋陷阵。(注: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96页。) 

  第四,冯玉祥还认为基督教具有互济的意识,所以他在提倡基督教的时候,着意强调“团结互济”,讲所谓“团体的恋爱”。他严禁部下军官克扣军饷,强调军官要同士兵同患难,学耶稣为门徒洗脚,以高待卑的精神。 

  同为借助宗教,冯玉祥跟唐生智不一样,他引进的是西方来的基督教,而且是比较开明的新教,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眼界,也折射了时代的印记。冯玉祥的军队,不仅纪律好,而且富有爱国精神,有着其他军阀部队所无法企及的精神面貌。但是,从本质上讲,冯玉祥的军队依然是旧的,并没有他所推崇的基督教那样的西化面目。他招兵跟曾国藩一样,只招那些来自落后地区的最闭塞老实的农民,一看手上有无老茧,二看脑袋后面有没有小辫(有辫子则显示闭塞不开化)。军官只用他自己亲自带出来的老粗,绝少用军官学校的学生,留学生更是没有立足之地,用冯玉祥自己的话来说:“老粗作事固无若何能力,惟处事尚能小心谨慎,亦不至有重大错误。”(注:《冯玉祥日记》,民国十六年,九月三十日。)冯玉祥带兵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格,尽可能地跟部下混熟,基干的军官都能叫出小名,甚至经常跟士兵呆在一起,同吃同住。从某种意义上说,冯玉祥信奉的基督教,实际上是经过改造的农民式的基督教,所谓的“仁爱”和“互济”,都是乡土式的,洋溢着小农社会街坊邻居相互照顾的和谐气氛。 

  晚清的军界,出身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一度很出风头。他们中间有些人沉淀成了军阀,不得志的有唐继尧、刘文辉、刘存厚和蓝天蔚,比较得意的有孙传芳和阎锡山。这两个人,在维系集团方面,似乎都有独到之处,孙传芳组织过“三爱党”,而阎锡山不仅在军队里有另一套的组织,而且在他统治下的山西,推行村治建设,很有声势,也很有成效。 

  阎锡山对日本军国主义式的组织状况特别感兴趣,主政山西以后,在军政和民政两方面均刻意加以模仿。阎锡山维系意识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组织、团体化的偏嗜。阎氏认为:“不结团体是我国人的大病,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道理大错了,世上有许多事非结团体不能办。”(注:《山西村政汇编》,第1046页。)如果人人都被组织进各种名目的团体之中,则“自己既是团体的一分子,团体就是代表自己,所以服从团体就是服从自己。”(注:《山西村政汇编》,第104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