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日本广岛核爆受害者要求
民国时陈济棠割据下广东
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
“人民政府”这个称呼是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国民政府的三峡工程
强忍病痛 周恩来做最后
唐宋以来:中国历代中央
1945年日本政府险象环生
最新热门    
 
晚清政府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受挫

时间:2007-3-10 10:32:46  来源:不详
不管何者为准确,数目之巨是可想见的。战后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须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折合银147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40%,并规定应在4年中分7次偿清。这样,清政府每年偿付对英赔款额占到每年岁入的10%左右。⒅在第二个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迫使清廷为英法各偿付800万两;而在1881年修订的《伊犁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向俄国赔偿500万两以作为俄国“代守”伊犁和俄国商民的恤金。 ⒆第三个时期的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在《马关条约》中答应赔偿2亿两,当时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在1亿两左右,而赔偿给日本的费用几乎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5倍。甲午战争彻底完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一战,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赔偿4.5亿两, 分39年偿清,平均每年偿还1800多万两。⒇至此,清政府的财政已彻底破产了,清政府已到了灭亡的边缘。
    连绵不断的国内农民战争也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一方面,农民战争动摇了清廷的财政基础。清廷向来把长江中下游各省视为财政命脉所在。太平军对这一地区的占领断绝了清政府的主要财源,田赋、盐课、关税、杂赋等无法照常征收,政府岁入大减。同时,农民战争给各地的地方主义找到了“合情合理”的藉口,战区以外的各省都纷纷以“防堵”为名要求“缓征”或“留用”,使户部地丁远远不能足额。另一方面,清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大规模地扩大军费开支,政府增加的财政支出很大部分是用于军事目的。在1850~1874年间,镇压起义的开支达到4. 2亿余两,平均每年1700万两,而每年经常性军事开支又达1600万两。这样,在连续20多年里,年军事开支占国家年收入的60%。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军事上的近代化。然而,军事上的近代化并没有给早期中国的现代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制约了经济的现代化。因为晚清政府把主要的财政支出直接用于军事目的,而没有财力投资于经济建设;而军事目的则主要在于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尽管也有部分的抵御外侮的动机。六七十年代出于军事目的的工业化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往往是流产的。90年代开始在各地编练新军,使本来就已濒于崩溃的财政雪上加霜。
    4.主权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晚清政府贫困化的过程与主权逐步丧失的过程基本上是同一的。可以这么认为,主权的逐步丧失是清政府财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政府的贫困化又使它没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法保障主权的完整。
    主权丧失对贫困化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关税自主权的丧失。这一过程始于鸦片战争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