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大跃进”时代中国科学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唐宋以来:中国历代中央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最新热门    
 
论近代中国的新乌托邦

时间:2007-3-10 10:50:43  来源:不详
。但两种经济观毕竟出于同一个维新群体,大同理想毕竟出于维新期间倡导过以产权私有为基础的自由经济的康有为之手,而不是出于一个纯粹乌托邦主义者之手。这一事实表明平等与效率完全统一的思想到维新运动时期已经更加清晰化。只是因为历史的演进未曾提供足够的活动舞,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的理想并未化为现实的社会运动。但从这一理想的一再出现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确乎存在着把平等与效率完全统一起来的社会基础和实践趋势。 

 

三 

 

从“天朝”领袖到维新群体,平等与效率完全统一在总体上还仅仅是一种以观念形式存在的理想。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领袖手中,这种完美的理想便开始形成为可操作的社会方案。 

孙中山在建构其民生主义理论体时,首先关注的是发展生产力。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由国的大力量去开矿,……此外还有开交通、振兴工业、发展商业、提倡农业,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黄金世界”[7]。“我们的民生主义是为全国生大利的事,要中国像英国、美国一样富足”[8]。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是高效率,要有英国、美国一样高度发展的经济水平就必须要有英、美一样的高效率。孙中山对此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他对资本主义高效率所带来的不平等却不能容忍。孙中山指出,在资本主义国,生产力尽管发展程度极高,但人民仍处于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