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朱自清的吃与不吃:吃了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满清的历史特色:清官与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最新热门    
 
晚清的积案问题

时间:2007-3-10 10:51:03  来源:不详
狱管理的难,使得本来已极为黑暗的监狱管理更加恶化:“夏则人多秽积,疫疠熏蒸,则风雪交侵,肌肤拆裂。”(注:《皇朝经世文编续编》,第4706页。)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未等结案而已瘐毙于狱中是当时一种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晚清社会中常有的一种现象是,案犯常因逃逸在外,难以缉获而逍遥法外,因案牵连的无辜之人却饱受囹圄之苦,“监候至于数年,瘐毙则情罪无当,逃越则缉拿更难”。于是,许多人终因不堪忍受监狱中人间地狱般的生活而走上越狱之路,清末“各省中时有越狱之案”,其中不乏无辜待质之人。更有甚者,积案甚多实际使清末狱政管理的诸多诸度形同虚设。由于监狱所能容纳人犯的数量有限,许多地方便在监狱之外另设班房、羁所等,用以羁押待质之人。平民百姓在这些班房羁所中受尽差役及官吏的盘剥虐待,如“亲友尽绝,案证不齐,永无开释之日,往往一案中正犯缓决减等转得生全,而牵连之人,辗转死亡,无可稽考。”(注:《光绪朝东华录》,第91页。)尽管清政府屡次三番下令取缔班馆,但根本无济于事。 

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大公报》曾记载这样一则消息:“河南至京一带州县盗贼极多,出没无常,路劫之案几至无日无之”,有被劫者至县令处报案,县令则对曰:“此等案件已积至百起,如必欲办,亦不过为君记一笔帐耳!”(注:《大公报》,1903年1月12日。)可见,社会治安的混乱与严重的积案问题是有着很大关的。另一方,平民百姓是积案所导的直接和最大的受害者。每因一案而倾荡产乃至破人亡者在当时并非鲜见。仅以盗案为例,案至州县,地方官“势必三推六问,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