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湘江战役与二战四平:林
王泰平:外交官回国带的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还
陆天明首次见邓小平:顾
陈亚平近代江南城市化市
王卫平清代苏州的慈善事
王继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
刘伯承与邓小平战场上的
任仲平中华民族的伟大觉
增长与公平梁启超与孙中
最新热门    
 
黄爱平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

时间:2007-3-10 10:52:21  来源:不详
璜均提出过大致相同的建议,请令河流改归山东故道。这一主张,可以说抓住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因为造成黄河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除上游水土流失外,就是下游河床老化,日益淤高的河身已难以容纳奔腾东流的黄水,仅靠疏浚河身、培筑堤坝、开挖引河、疏通海口等局部治理的办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乾隆四十六年(1781),河决北岸青龙冈,黄水经赵王河,入大清河归海。这一路向,证明了孙嘉淦等人建议的可行性。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昧于时势,因循保守,不敢改弦更张,认为“黄河南徙,自北宋以来,至今已数百年。即以现在情形而论,其向北泛滥之水,由赵王河归大清河入海者,祗有二分,其余由昭阳、南阳等湖南下者,仍有八分,甚至江南沛县城垣被冲,则南下之水较北更大。此时岂能力挽全河之势,使之尽由北流。且于山东、直隶运道往来,甚有关碍,岂容妄议更张。为今之计,惟有就事论事,救弊补偏,此外别无办法”[12]。因此,终乾隆一朝,乃至嘉庆、道光年间,黄河治理始终局限于堵决口、修堤坝、浚河身、通海口等传统的办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职此之故,数十年间河患不断,灾害严重,直至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黄河终于“东注大清河入海”。“盖淮下游为河所夺者七百七十余年,河病而淮亦病。至是北徙,江南之患息”[13]。可见孙嘉淦等人提出的黄河改道的建议,确实是有远见的正确主张。

    除提出各种治河主张而外,一些正直的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吏,还对河务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抨击。18世纪中叶以后,吏治逐渐败坏,朝廷大政之一的河务也成为利薮所在,主持河务的某些官员藉黄河泛滥之机中饱私囊,大发横财。嘉庆年间,百龄疏论河工,就曾指出,乾隆以后“在事诸君子,或以节省为见长,或以无事生觊觎,屡次纷更,旧规全废。况当天下承平,国家闲暇,借要工为汲引张本,藉帑项为挥霍钻营,从此河员皆纨绔浮华,工所真花天酒地,迨至事机败坏,犹复委曲弥缝”。甚而“河工诸员无一可信,以欺罔为能事,以侵冒为故常,欲有所为,谁供寄使,罚之不胜其罚,易之则无可易”,给黄河的治理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当然,终清之世,河工弊端始终是困扰统治者的痼疾,但是,清代中叶的有识之士能够直面这一矛盾,仍然表现了他们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传统的经世精神。

            二、漕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