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史上的宫女起义:皇
黄长义人口压力与清中叶
郭松义论清代的人口流动
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
民族主义双刃剑下的血腥
孙正义一个沉迷于因特网
最新热门    
 
郭松义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数量的估测

时间:2007-3-10 10:52:27  来源:不详
今南通市),以产棉花为大宗,故“镇场棉花市最多”,其中州东北的金沙场,“为粮艘通商要津,米市称盛”[(12)]。上面例举的,都属于比一般集市更高一等的中等镇集。

在上述粮食集散点中,有的因为交通便捷又交易量大,成了一方大市场、乾隆时署河南巡抚尹会一在谈到该省的粮食市场时说:“豫省产粮惟二麦为最广”,“故每年二麦登场后,富商巨贾在于水陆马头、有名镇集,广收麦石”[(13)]。在这些“水陆马头”、“有名镇集”上进行交易的,不仅仅是当地农民、地主或一般土著商号,而是包括从直隶、山西、陕西诸省赶来,成交额动以千万石计的“富商巨贾”。其中象怀庆府的清化镇,南阳府的赊旗店,陈州府的周家口等,便是最出名者。直隶总督方观承则列举了该地区沿运河的粮食“聚集粜卖”点。它们有东光县的连镇、交河,南皮县的泊镇,沧州的捷地镇,青县的兴济镇,静海县的唐官屯、独流镇,天津县的杨柳青和西沽,武清县的杨村、河西务,通州的张家湾和通州河下等[(14)]。另如热河八沟,亦因“素产米谷,内地商贩前赴采买者多”,崛起为口外重要粮食集散地[(15)]。在陕西,西安府之咸阳城,扶风县的齐家埠,商州龙驹寨,以及榆林府的府谷、葭州和同州府的韩城,亦均以“产米”又“聚米”而名著省内外。这样的粮食聚散点,在南方诸省当然更多了。湖北省江陵县之沙市、天门县之岳口,便属沿长江“粮食聚集可供采买者”[(16)]。安徽省“和州、桐城、合肥、无为等属,本系产米之区,其纵阳、运漕、三河各镇,向系米谷积聚”[(17)]。又如芜湖县西南的鲁港镇,“多砻坊,为粮米聚贩之所,商旅骈聚”[(18)]。江苏省的江都、甘泉等县,系苏北鱼米之乡,加上邻近的仪征、泰州、高邮等州县也都有余粮,于是“贴近之邵伯镇”,便成为周围“诸路粮食汇聚之所”[(19)]。广西省的主要产粮区在梧州、浔州等桂东南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米谷外运,苍梧县的戎圩镇濒临西江,离转运中心的梧州府城又近在咫尺,所以很快发展成为该省最重要的粮食集散地,据说乾嘉之际,每天的稻谷交易额高达20-30万斤,有所谓“出不尽的戎圩谷,斩不尽的长洲竹”的谚传[(20)]。当然,这样的集散点还可列举很多。从它们所起的作用考察,已经突破了一州一县的格局,面对着的是更广阔的市场网。正如有人所说:“不知彼处为粟米聚合之所,五方辐辏之地,粜者必由此入,籴者必由此出,不论岁之丰歉,此其常事,苟非商贾囤积,粟米焉能流通”[(21)]。但由于这些城镇差不多都位于产粮区,或多或少与产粮区接邻,接受的主要是当地米谷,所以基本上仍没有摆脱产销相连,一方一区的格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