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张研从清代安徽的经济社
张研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
张  研试论清代的社区
张  研清代中后期中国基
张  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
张  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
张明富试论明清商人会馆
康大寿试论近代农民的思
吴雁南试论清末社会思潮
迟维东试析社会下层的动
最新热门    
 
张 研试论十九世纪中期战乱之前安徽双重统治的格局

时间:2007-3-10 10:54:28  来源:不详
,则密布着16个市镇,这些市镇自身市场辐射圈的“乡 脚”,显然不受行政区划——府界的限制,而与凤阳府州县市场辐射圈相交相叠了。如此,市场辐射圈相交相叠,将一个个市场网络勾连起来,形成了不囿于行政区划的地方经济社区 ,与此同时,也将一个个宗族勾连起来,形成在其中起协调和领导作用的乡族组织。

    水利设施在江淮流域的水网密集、湖泊棋布的稻作农业区,成为基层社会组织联系的另一 重要纽带。其中最典型而普遍的是圩。圩(注:安徽地区多称“圩”。有的地区或称“垸”。统称“圩垸”。又有将其义引申,称堡寨为圩寨。另,小堤为“@④”。),是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堤上有涵闸, 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也可用水车等工具将水灌入或排出,做到水旱无虞。很 多圩中不仅有田,也有民居、村落,中等以上圩中的甚至有十几、几十个村落。如太平府当涂县14乡共400圩;庐州府无为州8乡,圩居十之八七,小者不计,中等以上的便有450余圩 。每一个圩,均成为隔绝外水的封闭区域。而由于共同面对的自然环境,圩与圩之间必然存在着共生共存的关系,必然会发生技术上和组织上的联系。清末无为州人蒋一鉴在建议设置 江口二闸一文中,生动描述了圩与圩之间的这种关系。他指出,江口二闸实为一州数百圩及六邑数千圩之总隘,“总隘固守,各村堡安堵无恐矣。”(注: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十三,《水利志》;嘉庆《无为州志》卷六,《水利志》, 《蓄泄》。)圩分官圩、民圩。民圩有著姓大族独力修筑者,有数姓数族合力修筑或以一大族为主合众小姓之力修筑者。圩的修筑和 管理,使一个个宗族组织连接而成了综合治理圩区的乡族组织。官圩是官方修筑管理的圩区,不少历代传承。如太平府当涂县东南有54圩总称大官圩,自三国始建,历代官方修管。而 实际修筑官圩者,仍是圩中之民,所谓“圩内之民,即起坝之夫”(注: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十三,《水利志》,蒋一翰《开河建闸禀》。)。官方仍是通过并依靠士绅及圩中宗族、乡族组织治理圩区。顺治十五年(1658),大官圩生员汤天龙等条陈修筑 官圩十六款,官方批准并下令立碑勒石。从条款中可知,官圩修筑,是“以齐民治齐民”,官圩中实际起统辖作用的是4总圩28小圩长背后的各族族绅。在这里,基于水利工程的乡族 组织似已经发挥着综合治理圩区的作用,事实上,官圩也好,民圩也好,官方均以其中的社会实体组织宗族乡族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组织。有类似里社保甲的圩甲;有“乡”以 下与“社”并列的“圩”;有“乡”、“图”、“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