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郑大华试论湘军崛起于湖
略论曾国藩、湘军与晚清
书生典兵——湘军理学家
困而知学——湘军理学家
论湘军集团及其与郭嵩焘
试论湘军水师
评太平军、湘军在江西战
湘军与哥老会
湘军
湘军
最新热门    
 
论湘军饷源与湖南地方财政之关系

时间:2007-3-10 10:55:10  来源:不详
折》文海影印本,第144页。)二是银贵钱贱的影响。丰初年,银价暗增一倍多,百石租,非卖三十石不能完漕粮,而“小户穷民尤受其”,被腾得倾荡产,流离失所,不满情绪在社会中下层日益增长起来,从而不断地引发民众的抗租抗税斗争,闹漕抗交事件时有发生。太平军进入湖南后,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劫掠富户,投靠军营以图温饱,免受勒之苦,造成“民间艰于完纳,不但难期年清年款,并有逋欠数年未能完纳者。”(注: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第12《沥陈湖南筹饷情形》文海影印本,第144页。)鉴于民间漕赋普遍拖欠的情形,湖南当局在1855年镇压省内的农民抗租暴动后,就决定裁革一些陋规,改善过去田赋征收中出现的浮收勒,以缓和同农民的矛盾,达到“寓减于增”的效果。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等人的支持下,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赋方案,选择全省田赋漕弊端最重的湘潭县为突破口,规定“以助军为名,定丁粮银两加四钱,减于前三钱;漕石银三两,减于前四两;南石一两,减于前二两。凡减浮收银四万两,实增于正纳三万两。”(注: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