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郑大华试论湘军崛起于湖
略论曾国藩、湘军与晚清
书生典兵——湘军理学家
困而知学——湘军理学家
论湘军集团及其与郭嵩焘
试论湘军水师
评太平军、湘军在江西战
湘军与哥老会
湘军
湘军
最新热门    
 
论湘军饷源与湖南地方财政之关系

时间:2007-3-10 10:55:10  来源:不详
>上成丰五年乙卯,文海影印本,第42-43页。)湘潭的田赋改革虽遭到地方知县的横加阻挠,但最终在省府的支持下得以贯彻执行。接着长沙、善化、宁乡、益阳、衡阳等县也照此章程办理。改革的结果,湖南通省原额征地丁银91万两,外加耗米银5钱,计45.5万两,计136.5万两;漕米正耗计15万石,每石征银6两,计80万两,地漕两项共计为216.5万两,减赋后虽少纳银55万两,但由于政府以限年内将当年额赋并上年欠额的扫数全完不蒂欠为条件,全省钱粮缴纳因此有很大改观,民间不仅全完当年的田赋和上年蒂欠,甚至对1851-1853年的积欠,也“率皆踊跃输将”,减赋前一年,在官府的苛征下,广大农民还是“群情汹汹”,减赋后,“钱漕聚众,动辄闯署殴吏者,自拟定新章以来,绝无甚事”,且“农安畎亩。”对漕改革,王kǎi闿运有述:“骆用左议,首减湘潭浮漕粮,定军需公费,先私取十五者,率改为公取一,通改漕章,岁增银二十万,民乃得减赋数百万。”(注:王kǎi闿运《湘军志》筹饷第十,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64页。)虽有夸张,但也能说明减赋之效。湖南通过理剔钱粮宿弊,也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有利于筹措湘军粮饷。早在战争初期,湘军的“一切口粮均在湖南支取”,其中1853年11月,曾国藩东征时,奏请提用湖南漕米二三万石,骆秉章全力支持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