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的正面贯通

时间:2007-3-10 10:56:05  来源:不详
然就会可悲地与“活生生的历史”、与当代问题和当代建设失去共鸣和思想联,与重大的时代问题脱节。[14] 而且,它助长一种不健康的哀怨的情调,影响好几代中国人的心态。这真是一个可悲的事实。 

实际上,历史上的中国可能既不是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阶段之上,也并非只能有一个“农业社会”的发展前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间是否存在着截然可分的界限,以及何谓“传统”、何谓“现代”,何谓“资本主义”,也都是学界正在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因而对于中国一类国或文明的历史来说,无论是简单地套用“封建主义”,或用“资本主义”的概念来衡量,恐怕都是不确切的,或难以说明问题的。为此,实有必要创造一个“中国学”,以及相应的一套名辞概念。 

近年以来还有一种“中国绝不能自行走入资本主义”的论点,曾经时兴一时,也很值得商榷。这种观点在思想上忽略,世间的事务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它在方法上用的因果性观念,由于主张一种无例外的普遍性和一种“如果—那一定”的关,也可能并不是较好的和唯一的解释。 

再从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的进化是有不同形式的。如在文化调整或应过程中,会出现一种“专化”的趋,也可称为“稳定性原则”;它所具有的持续性、“生存力”或“惯力”,会使文化某一方做单方的发展,而排除其他方变化的可能。实际上,也没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