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大明万国舆图:400年前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12年前中国航天员赴俄秘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百年前中国扑克牌上的人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最新热门    
 
甲午前中国外债抵押问题初探

时间:2007-3-10 10:56:47  来源:不详
家指定“日后所收之利,陆续归还”(注:《李文忠公全书》,奏议,卷39。)在抵押问题上,表面上与马建忠有类似之处,但事实上他主要是出于避免*风险的考虑。因为70年代以后列强觊yú@②中国铁路的野心已暴露无遗,李鸿章对举债的后果有所警觉,他仍倾向于筑路资金主要依靠国内。1881年在致黎庶昌信中,他虽承认借资筑路为可行之法,但却疑虑重重,“此在西国为常有之事,惟授柄外人,中国向务谨慎,决不敢掷其孤注。且成本既巨,非行之三四十年,不能偿清本利,为期稍久。设届时照约收回,有不如志,关系非轻,是此暂难办到。”(注:《庸阉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7页。)在上文提到的奏折中, 也似乎没有下决心去借债筑路,反而有拒外资于门外之意。1882年3月, 李鸿章在致奕@③函中同样流露出这样的看法:“鸿章所举宜慎者三端,固关系紧要之件,也实夫洋人最重借款,有此三端,必多顾望。深虑时势有所窒碍,而徐议以免后悔,适与钧zhǐ@④相合也。”因此,他此时提出举债构想的前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惟是事端宏大,经始之初,宜审之又审,俾日后勿滋流弊,始足资程式而行久远。”(注:《李文忠公全书》,奏议,卷39。)至于大规模借债筑路,“今尚非时,似须俟诸数十年之后。”(注: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5页。)

尽管守旧派抵制筑路,更反对借债筑路,清政府态度暧昧,李鸿章并没有等上“数十年”即开始借债筑路的尝试。1887年,向英国怡和洋行、德国华泰银行借15万镑(约107.6万两,其中怡和洋行63.7万两,华泰银行43.9万两,年息五厘),修筑津沽铁路。1888年工竣,总造价为130余万两,其中外债占82.7%, 它系中国第一条以外债为主建成的铁路。津沽铁路借款的偿还也没有依靠关税,而是单纯的信用担保,以铁路收益偿还。这笔外债从总体上讲是纯粹的商业信贷往来,借款合同中除规定债票需要加盖驻英使臣关防、铁路建设的材料由英德进口外,并无其他苛刻条件。怡和洋行经理盖西克也承认他们“只能以汇兑上得到一些好处。”(注:勒费窝:《怡和洋行——1842~1895年在华活动概述》,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页。 )怡和洋行只在伦敦“私卖小票”,而非正式发行债券。第二年五月,怡和洋行欲仿行“官票招股”,使债票公债化。李鸿章以此与“原意不符,且于铁路公司窒碍”为由加以拒绝。(注:《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3页。)此次虽为良好的开端,却没有发展下去。 怡和洋行相信“这笔交易在其他方面极有价值”,“肯定会在即将来临的中国铁路建设高潮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