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督抚与地方官的选用
略论曾国藩、湘军与晚清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
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
理 势 之 辨与 战 和 之
洋务督抚与戊戌维新——
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
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
督抚与晚清输入西学之文
督抚与晚清输入西学之文
最新热门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时间:2007-3-10 10:59:01  来源:不详
躁与不安的情绪。民教矛盾开始激化,教案不断发生,山东成了矛盾的中心,并很快波及直隶。到1900年春,持续的干旱加剧着人们心中的浮躁。据《天津政俗沿革记》记载:“二月,无雨,谣言益多,痛诋洋人……三月,仍无雨,瘟气流行,拳匪趁势造言,云:扫平洋人,自然得雨……四月,仍无雨。”[21]中国将要发生一场变故,已经不是神佛口中的预言,很多人己经切实感到了大动荡的种种前兆。 

假若李鸿章仍督直隶,历史或将改写,以他强硬的作风、崇洋的*立场、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兴名臣的资格、洋务首领的地位,他自会起而应对,不会坐视局面的失控。但裕禄不是李鸿章,他没有主见,关键时刻他把目光移向了北京,总是猜测主子的意图。此时的清廷差不多已是顽固派的天下,他们痛恨洋人打破了其天朝上国的梦幻,惊扰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加之戊戌政变后洋人“干涉内政”的私仇,更是恨极了洋人,其中刚毅“日言仇洋,见谈洋务者皆斥为汉奸”[22]。但是,在理智上,他们也深知洋人的厉害,所以也不敢轻于一掷,从而陷入了“情”与“理”的矛盾之中,针对各地层出不穷的教案,也是莫衷一是,一系列前后矛盾的上谕就说明着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隶总督的裕禄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可以向朝廷剖陈利害,请求断然处置,也可以利用朝廷政策上的摇摆,先做了再说。一般情况下,如果中央的政策忽左忽右,地方督抚的活动空间就会变得大了起来,其对中央政策的影响力也突出起来。于是,我们理解了前文所引的“团祸初起时……独裕禄一人可以救之”的论断了。的确,他有权力、有实力、有责任处理这一事件。 

    但裕禄却时时回避着他的权力和责任,直鲁交界本是义和团早期活动的主要地区,许多直隶人士参与了斗争,但这一历史我们只能从山东巡抚的奏报中看到,由此可见裕禄持一种多么消极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说,他的内心是倾向于主剿的,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在行动上,他跟慈禧跟得太紧,以至丧失了主见。他的这一弱点正好被某些王公抓住,加以暗示或施加某种压力。当然,这是在极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但从野史中仍可见蛛丝马迹:如“裕禄初亦不信匪,且曾派兵剿办之,嗣慑于端、刚之言,心渐感”[23]。也有人评曰:裕禄“心中非不明白,徒以权贵推崇”义和团,从而“不敢少拂其意,功名念重”[24]。 

    1900年是裕禄一生中最为心力交瘁的时光。他力图把握上峰的意图,无奈最高统治者也是方寸已乱,剿抚难断。面对地方的纷扰,他只好出兵绥靖,同时又告喻人民,希望“民教人等务各安分守法,尽释猜嫌,共敦雍睦之风”[25]。这一举措当然收不到什么实效。他还支持劳乃宣的义和拳源于白莲教的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