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义和团运动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7-3-10 11:00:19  来源:不详
镇压,尤其不得人心。一些御史言官甚至一再奏陈西太后,抑民扶教是极其危险的。他们指出义和团虽然闹事,但毕竟是中国老百姓,教民心向外国教会,实际上成为“洋民”(《义和团档案史料》,42—43页、46页、53页、60页。)。清政府的镇压政策,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左右摇摆,对义和团的镇压时松时紧,不能始终地贯彻执行。这对义和团的发展极为有利。义和团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号,也有助于义和团的加速发展。但是清政府即使与帝国主义有矛盾,也不至于弄到依靠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宣战。开战后不久清政府要驻外使节向所在国政府解释的电令,说了真话,它说“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义和团档案史料》,203页。)。但在六月中,它确是公开向帝国主义宣战,这又怎样解释呢?应该说,这是义和团逼出来的,是整个形势的发展逼出来的。它是违反清政府的本意的。

  中国多年来遭受外国的侵略、压迫,当时又面临被瓜分的大祸,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得到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一个清朝官员说:“拳民倡义,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挠,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义和团档案史料》,178页。)。话虽不多,强烈地烘托出群众争先恐后地参加运动的动人情景。正因为群众热烈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运动发展异常神速。四月中,京郊芦沟桥出现少数义和团,五月底成为几万人的大队伍,占领了涿州,破坏了芦保路,各处义和团又成群结队地向北京、天津集中,络绎不绝,汇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冲击着清朝的统治。六月上旬,事态发展已很严重。六月五日,英国公使会见主持总理衙门的奕□后报告英政府说,庆王承认军队不听指挥,他不能保证北京的安全(惠莱:《1891——1900年的不列颠、中国和反教骚动》,165页。)。大学士荣禄半个月后给张之洞等人的密电透露义和团的巨大声势,他说:“两宫诸邸左右,半系拳会中人,满汉各营卒中亦皆大半。都中数万,来去如蝗,万难收拾”(《荣文忠公集》,4卷,1页。)。当北京广大居民和部分驻军也倾向于义和团时,清政府实际上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如果它坚持镇压义和团的政策,肯定会给它带来没顶之灾。六月十日以后,一面西摩联军在京津铁路线上乱窜,企图进入北京,一面群众反侵略斗争因帝国主义的武装进攻而更加高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早已指出:“中国朝廷处于进退两难的地位,如不镇压义和团,则各国使馆将以采取行动相威胁;如准备镇压,则这一强烈的爱国组织将转变为反抗清朝的运动。”(《中国海关和义和团运动》,6页。)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马士也说:“倘若她(指西太后)想不被义和团的浪潮所淹没,她就必须浮在这个浪潮之上——要想使浪潮不至消灭皇朝,就必须把它转向对付洋人。”(《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