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相之辨识

时间:2009-4-6 21:16:56  来源:不详
吁短叹、唏嘘不已——或喜或悲,悲喜交集。

这些人是谁?不得而知,甚至我们连他们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作为一种角色在剧中的存在无疑却是极为重要的——就像是现代杂技艺术中的精灵、那些个小丑们一样,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然而说到底,他们毕竟只是小丑、只是整场艺术中的配角,其存在也只是为了渲染、烘托和凸显主角的艺术人生。也许不会有人愿意把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的存在太当一回事,但并不能因此而排除那些非哲学的大众(the unphilosophical many)不会对他们的话感同身受,甚至于要深入人心——而这不啻于已将自己完全等同于剧中的小丑了。若如此,则不仅是误读者们个人的悲哀,也是《史记?孔子世家》和《论语》的作者、司马迁和孔子这样的典型的前现代中国哲人的悲哀,乃至于一部中国文学史的莫大悲哀。

 

一、“累累若丧家之狗”

 

据《孔子世家》载,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年已六旬的孔子辗转从宋国流亡到了郑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其中“累累若丧家之狗”一句显然不是在骂人么?对此,王肃注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然不得志之貌也”——同情之心,溢于言表;由此看来,孔子其所以若此,是因为累然而不得其志之故;同时,《韩诗外传》中亦云:丧家之狗,“既敛而椁,布器而祭,顾望无人”[2]——由此可见,当是时也,孔子其人的确是太可怜了。一位六十岁的老人竟会流落到如此境地,悲乎!

但问题却是,孔子本人却并不这么看。当子贡据实以告后,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3]——在他看来,究竟自己是否就像那位郑人所描画的“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一般形状倒是次要的——而且尧之额头、皋陶的颈项、子产之肩膀以及禹之腰到底长得是什么样,不消说今日,即使在当时,恐怕已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获知。故如此的类比显然是一种文学意象,而为其所根本凸显的不过只是孔子的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似”、“类”古之贤圣的部分貌相而已。其潜台词、画外音或言外之意则是说,这样的孔子是注定不可能得其所志的;换句话说,其中的奚落、嘲讽和讥笑之意是明显的。而紧接着的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狗”,则更将这一层意思和盘托出,一览无余。“东门有人”,但这个人,在郑人的眼里,显然已不再是一个人或至少说已不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条狗而且还是一条“丧家之狗”。对此,孔子显然并不在意。于是他便欣然而笑——而这一笑,更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著名的《野草集》中所特有的那种“哈哈一笑”;而且非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