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朱光磊:现代人如何理解
周末来体会“道德经的思
关于“道”、“德”、“
都江堰——一座国际旅游
“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新疆机场集团开设“道德
豫地密码之鹿邑:“道德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老子“道法自然”之本义
《道德经》中那些“道”
最新热门    
 
“道法自然”惠及美丽中国

时间:2015-01-16 12:07:09  来源:不详
之门的道,它“玄之又玄”、“绵绵若存”、“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正是这样一种道才是宇宙之根,万物因它而生,由无到有、由一而二、由二到三,以至于万物。老子思想的核心在于“无为”二字。就本质而论,“无为”者,“无违”也,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规律的意思,而不是 “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要想顺应自然规律,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否则要想顺应也无从顺应。最根本的自然规律,莫过于宇宙的法则,也就是“天道”。

  天道朴素无为,“不言”、“不争”、“不召”,依据天道,世人应“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从而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常无为而无不为”。天道和世道最终要指向人道,即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如何遵循道而获得生命的永恒。天道之所以能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因为它渊深沉静;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是因为它“不自生,故能长生”;人道要保全生命、克服异化,就应遵循天道,做到无欲无念、“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摒弃对世间名利的过度追求和人心欲望的过分膨胀,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保持生命的永恒就应该顺天道而行,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哲学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生态文明的中心主题,道家如何看待这一关系?

  任法融:生态文明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共赢和互馈。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关注传统生态智慧,珍爱、尊重、顺应、呵护自然,实质上就是在善待人类自身。

  《道德经》最早提出要解决人的问题。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到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的人。此外,《黄帝阴符经》和《黄石公素书》也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书中渗透着古代圣贤天人同源、天人一贯、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贯穿着古人对整个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思考。《黄帝阴符经》指出,人类应“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完全按自然之道办事,而不可胡作妄为,背离天道。

  2.“道法自然”:遵循生态平衡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谈谈道家的自然观吗,它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

  任法融: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中的“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首创的,后经庄子和其他道家经典演绎,对“自然”的释义构成了道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道家的自然观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但老子所说的“自然”并无近现代大自然或自然界的含义。从古文字学看,“自然”是自己如此、从来如此、通常如此、势当如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