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争议作家《问教》称美国…
日本间谍自述中国生涯 …
日本间谍自述中国生涯 …
日本间谍自述中国生涯 …
2009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
王仁湘:中国古代的酒
中国国骂传承及历史演变
经纪人:韦唯是中国人 …
《射雕英雄传》落讯中国…
中国基督教出版发行工作…
最新热门    
 
中国上古多数决原则的痕迹

时间:2009-7-3 13:44:26  来源:不详
>

 

据《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齐宣王谈及任用人材时说: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

 

由“左右”,而“诸大夫”,而“国人”,颇与《周礼》“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的次序类似。“左右”之言不可听,“诸大夫”之言也不可听,“国人”之言方可听,又可见对最大多数民意的尊重。

 

《周礼》、《孟子》都有尊重多数的观念,则《洪范》对多数决制度的设计,也就不是孤立和偶然的了。《洪范》可能成于战国初年(据蒋善国《尚书综述》第十三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孟子》在战国中期,而《周礼》的成书年代聚讼纷纭,似乎也以战国说更可信据(参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页4-8)。如此,三种文本的时代相去不远,其所表现的观念也就更适宜相互印证。

 

多数决实践举例

 

以上所述,都限于多数决的观念,那么,是否有体现多数决原则的实例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