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马佰军:望学生有出息 …
颜军:留日学生同乡会与…
苏军:今天的教师还能不…
郝庆军:古人也穿休闲服…
最新热门    
 
杨立军: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时间:2009-9-9 10:42:03  来源:不详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大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会找到办法,否则就创造一个。”为了培养学生对探索新事物、敢于创新突破的意识,宾大始终把“重头戏”放在研究上面。

   

    艾伦·麦克迪尔米德,享誉国际的高分子材料专家,因发现塑料的金属特性而与另两位科学家分享2000年诺贝尔化学家,现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麦克迪尔米德教授看来,东方的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等,之所以在创新能力上有所不足,可能与其敬畏传统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学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对的,而教科书上的内容也必然是至理名言。教师的年龄越大,头上的白发越多,学生就越是对他言听计从。而在某些西方国家,老师并没有受到如此高的尊重,学生也通常被鼓励不必迷信教科书中的内容,并可以自由地怀疑一切。在美国,一个学生如果能够指出老师的错误,他会觉得非常自豪:“啊哈,我指出了某某教授的错误。”

   

    麦克迪尔米德教授说,“我在新西兰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认为自然界只有92种元素,这是上帝为整个宇宙所创造的;而现在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人造元素。

   

    按照传统的定义,原子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以借助原子裂变和聚变将原子摧毁,我们也可以在原子反应过程中,用全新的元素创造出原子。”由此,他认为,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但是不必盲从、迷信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敢于怀疑,敢于向老师发问——这是产生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取得重大突破和科学新发现的唯一办法。

   

    没有办法,那就创造一个办法。在宾大的教育理念中,方法永远比困难多,险中求胜比起被动挨打和盲目接受来得有价值。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一个学生具有了这种意识,那任何难题都不过是进步的阶梯。

 

普林斯顿大学——“袖珍”才能把学术做精

   

    提起世界名校,人们往往喜欢用“高”(研究高深)、“老”(历史悠久)、“大”(规模庞大),“全”(学科齐全)四个形容词。而对于普林斯顿大学,无论从规模、学科还是学生人数上,似乎都可以说是一所“袖珍大学”,所有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加起来,最多时也不超过1万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