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袁济喜:国学与诗兴精神
袁济喜:国学与人生境界
最新热门    
 
袁济喜:漫谈中国古代文论与学术智慧

时间:2009-11-4 19:57:31  来源:不详
一种新的审美心理学说,在中国宋代以降的画论、书论、文论、曲论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理论更加突出了审美与艺术思维自身的特征在于它的融合情理、感觉与知觉于一体的独特性,它以情感体验、直觉与认知相统一的心理来从事审美感受与艺术创作,承认艺术在陶冶人的情性,鉴赏与创作文艺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它并不排除词、理、意、兴等传统美学范畴,而是将其纳入妙悟的心灵世界之中,境界论正是在这种以妙悟为特征的心理基础之上生成的。它充分体现出东方美育论的情感范畴是建立在心理体验之上的。所谓心理体验,不同于逻辑思维的纯任理性,宋代江西诗派力图建立逻辑思维类型的诗学,但结果却使诗歌走入歧途,而严羽倡导的妙悟之说,虽然有理论结构缺乏严谨的毛病,为此受到后人的批评。但是他的意义在于首次将禅宗的顿悟之说,用来说明诗歌的审美特点,使传统的老庄神会说得到提升,奠定了传统美学与美育理论中重视直觉感悟的心理学理论。

 

最后我们要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不叫文论而叫论文?曹丕《典论·论文》说:“今之文人:鲁国孔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 元瑜、汝南应 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 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论文。”陆机《文赋》自叙作《文赋》的缘由时说:“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遗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文心雕龙·序志》说:“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 》,仲治《流别 》,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刘勰《文心雕龙》的《序志篇》批评汉魏以来的文论家“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未能振叶寻根,观澜索源。这些文论家在观点上都很激进,比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但是在方法论仍然是沿用汉代的文学批评单篇杂论的体式,而刘勰要超越前人,除了观点上的创新外,更主要的是要用新的方法,为此他自觉地借鉴王弼的举本统末的方法来组织《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与理论体系。在《序志篇》中他指出: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攡《神》、《性》,图《风》、《势 》,苞《会》、《通 》,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 》,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王弼在解释《周易·系辞上》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时提出:“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王弼对于《周易》中所说的大衍之数何五十的现象作了自己的解释。他强调蓍占时所用的五十根蓍草中有一根不用,但是却起着总率全局的作用。这是用以无统有的观点来解释《周易》中的蓍占现象。而最后的一即是“无”,是真正的智慧之道,是空灵的,而非是实有的体系。“一”通向超验与玄妙而不是成为现成的结论与几个教条。玄学对于刘勰的写作《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这种“一”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无法证明与自证的本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