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袁济喜:国学与诗兴精神
袁济喜:国学与人生境界
最新热门    
 
袁济喜:漫谈中国古代文论与学术智慧

时间:2009-11-4 19:57:31  来源:不详
》,率先提出自己的诗学观: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

 

这一段话是殷璠论兴象的基本理论支架,鲜明地提出:“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神”指神气,“气”指气骨,“情”指情感内容。这三者兼提,既是对汉魏风骨的继承,更是对盛唐佳作的揄扬。“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这四个字是殷璠对齐梁诗人的批评。在六朝美学与诗论中,对神韵气力的尚好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六朝美学将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作为最高的审美层次,从创作主体来说,则倡导“应会感神”、万趣融其神思“,即以直观感兴的态度来捕捉与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之美。杜甫论诗,也十分重视用“神”这个概念来表现创作时入神投入,心物一体的神妙境界。这种创作境界类似于灵感境界。比如,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这样的描述: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上韦左相二十酌》)

醉里人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

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游修觉寺》)

 

从这些诗句来看,杜甫通过自己的创作经验与体会,意识到在诗作过程中有一种天机自动的境界,它不假思索,兴会神到。唐末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慨叹:“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化,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这也是对于诗中之神的礼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